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二版>>

【辉煌60年•9月先锋】1995年

2009-10-15 07:53:01 中国质量新闻网

辉煌60年

9月先锋

    今日阅读:1995年

    报刊检索:人民日报

    刊登日期:1995.09.06

    原文标题:“瓶啤”爆炸谁之过

    作者:李智平  王建新

    点评人:刘伊婷

    原文选摘  今年夏季,瓶装啤酒的爆炸声从各地向中消协传来,中消协投诉监督部一位人士称,今年“瓶啤”的爆炸量将有可能超过往年。

   啤酒在世界上有着悠久的生产历史,瓶装啤酒在啤酒消费中所占比重又很大,因此,“瓶啤”爆炸问题早就在世界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得到解决。如德国,由于在“瓶啤”中加入特殊材料,使“瓶啤”破裂时呈自然碎裂状,不会爆炸四溅。那么,我国的“瓶啤”为何频频爆炸呢?

   显然,在保障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和保障企业利润的选择中,厂家选择了后者。为此,1994年8月3日,中国轻工总会与国家技术监督局联合发出《关于加强对啤酒瓶质量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不合格啤酒瓶一律不准出厂;合格的啤酒瓶必须打上厂标、生产年、月和啤酒瓶专用标记“B”;啤酒瓶的麻袋包装应逐步改为托盘包装;回用瓶必须在进厂前严格检验,没有专用标记和不合格的啤酒瓶不得流入生产线等等。

   但这些措施在生产企业中产生的反响似乎并不强烈。6月15日,在中国消费者协会召集的一次“啤酒瓶爆炸伤人研讨会”上,一些啤酒生产厂家仍然在反复阐释“与我无关论”,而瓶子生产厂家则严正指出“酒厂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至于对在啤酒瓶上打记号的做法,瓶厂一位负责人说:“其操作性比较繁琐,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爆瓶事故的发生。”

    点评  “瓶啤”爆炸,是多年来悬而未决的顽疾。当时的国家技术监督局抽检显示,1993年全国新瓶合格率为28.1%;1994年2季度新瓶合格率为43.8%。如此低的合格率,再装入带压啤酒,危险性可想而知。为了解决“瓶荒”,当时的啤酒生产厂家以60%~70%的比例大量使用旧瓶,反复使用的旧瓶耐内压力和抗冲击力减弱,再次加大了“瓶啤”爆炸的可能性。

   虽然事故频发,但仍有不少企业面对推荐性安全标准,仍然置若罔闻,甚至绕道而行。一旦事故发生,又互相推诿、不负责任。1996年出台的《啤酒瓶GB4544—1996》强制性标准完全是对症下药,明确对酒瓶质量提出具体要求。按照国标规定,B瓶的安全性明显高于非B瓶,其使用期限为两年。一旦B瓶上B字后的生产日期是在两年以前,其质量势必大打折扣。

   强制性标准的执行,在很大程度上消减了此起彼伏的“瓶啤”爆炸声。但是,要彻底根除这一现象,还需政府部门加强监督、企业严格自律、消费者提高警惕。《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