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消费指南》>>

警惕5类“红包”陷阱

2016-03-29 14:18:01 中国质量新闻网
   随着微信等社交软件的普及,手机“抢红包”也流行起来,随之而来也有各种网络诈骗。北京警方提醒警惕5类“红包”里的陷阱:

   1.领取红包时,要求输入收款人的信息,如姓名、手机号、银行卡号等,这种红包很可能是诈骗。正常情况下,微信红包只需点击就能领取,并不需要填写个人信息。

   2.一些朋友圈分享的红包,如送话费、送礼品、送优惠券等,点开之后要求先加关注并分享给好友。这种红包涉嫌诱导分享和欺诈用户。

   3.单个微信红包最高限额为200元,如果收到类似于“666”、“888”之类的红包,基本可以确定是假的,只是噱头而已。

    4.有一类红包是将微信A A收款界面进行了恶意篡改,然后加上“送红包”、“现金红包”等字样,让大家误以为是在收红包,实际是在进行“AA付款”操作。

   5.在打开红包时,如果提示需要输入密码,这种情况最好不要拆开,真正的微信红包不需要输入任何密码。

    《消费指南》2016年3月刊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