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综合>>要闻二>>

回看2009:化纤行业率先复苏

2010-02-08 08:01:35 中国质量新闻网

   去年以来的化纤行业整体情况可以用“见底早、回升快”来概括,利润增长在纺织行业中率先实现“负转正”,全年经济效益和运行质量明显好转。2010年,化纤行业也将继续保持向好、复苏的态势向前发展。

   2009年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以及中国政府四万亿救市资金政策等内外因素对国内经济的刺激,再加上化纤行业、化纤企业的努力,化纤行业平稳度过危机,率先走向复苏。

    多项指标提升 释放向好信号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郑植艺总结了2009年化纤行业的总体情况。他介绍,2009年,尽管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影响仍比较严重,但3、4月份的季节性反弹也仍然存在,且一直延续到7月份,8、9月份经过一段时间的行情调整,聚酯涤纶产品出现下跌,9、10月份的上涨行情没有出现,但运行较为平稳,呈“淡季不淡,旺季不旺”的走势;化纤产量增速逐步提高;进口逐渐恢复,出口降幅明显缩小;1~11月份化纤行业盈利113.9亿元,同比增长1.87倍,行业经济效益和运行质量明显好转。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秘书长郑俊林介绍了行业运行的几个指标。首先,从供给量来看,2009年1~11月,化纤供给总量为2445.34万吨,同比增加16.79%,增速提高了16.87个百分点,反映出下游市场对化纤的需求回暖。他指出,化纤行业生产从去年一季度开始恢复,春节后开工率快速提升,二季度各行业开工率已达较高水平;三季度涤纶和锦纶行业略有回落,其他几个行业依然保持较高水平;四季度,企业出于降库存回笼资金的原因,开工率略有下降。全年来看,各行业开工率均比2008年有所提高。

   其次,从产销率来看,据抽样统计,2009年1~11月,化纤行业平均产销率99.12%,基本与2008年同期持平。腈纶、粘胶长丝和粘胶短纤行业的产销率均超过100%,比2008年同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涤纶长丝、涤纶短纤和锦纶长丝行业表现也不错,产销率也都达到98%以上。

   第三,从原料进口来看,2009年1~11月,主要合纤原料共计进口1333.67万吨,同比增长10.01%;进口均价则下降28.31%。1~11月,主要人纤原料进口96.79万吨,同比大幅增加73.32%,增速逐月提高。

   第四,市场价格变化来看,以聚酯涤纶为例,涤纶长丝、涤纶短纤价格变化主要受制于原料成本及供需关系,全年总体呈振荡上扬走势,5月和8、9月份有两波较深的调整行情。

   第五,从投资来看,2009年1~11月化纤行业实际完成投资额227.91亿元,同比减少14.3%。投资额最大的是纤维素纤维原料及纤维制造行业,完成投资75.75亿元,同比减少4.08%。

    经济效益良好 运行质量提高

   2009年化纤行业的经济效益表现良好。2009年以来,化纤行业利润总额大幅增长,亏损面及亏损额明显下降。2009年1~11月,化纤行业实现利润总额113.9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87倍;亏损企业亏损额27.14亿元,同比减少58.24%;全行业亏损面17.63%,同比下降9.08个百分点。

   分时段来看,化纤行业2009年1~2月份整体亏损1.27亿元;3~5月实现利润总额26.67亿元,恢复到2008年同期水平;6~8月为43.78亿元,大大超过前几月;9~11月为44.73亿元,仍保持在较高水平。说明化纤行业正快速恢复。

   另外,2009年化纤行业的运行质量快速好转。2009年1~11月份,化纤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543.7亿元,同比下降1.08%;主营业务收入3447.3亿元,增长2.37%;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达10.6%。

   从行业跟踪的运行质量四大类指标来看,行业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已超过2008年同期水平,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没有明显好转。化纤行业利润率3.3%,仍低于纺织全行业的4.04%。此外,化纤行业每百元销售收入计3项费用中,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有所增加,而财务费用明显低于2008年同期。3项费用比2009年1~2月、1~5月和1~8月均有明显下降。

    多因素推动 行业复苏向好

   谈及化纤行业之所以在过去一年能够迅速复苏向好,郑植艺认为源自多个因素推动。首先是原料价格上涨的推动。经过2008年下半年的暴跌后,2009年国际油价触底回升,上半年呈现持续上涨的态势,三季度在70美元/桶上下震荡整理,年底接近80美元/桶。原油价格的回升直接影响到合纤原料的价格走势。

   其次是相关政策调整效果明显显现。自2008年以来,粘胶纤维出口退税率三次提高,2008年11月1日提高到14%,2009年2月1日提高到15%,4月1日继续提高到16%,对改善粘胶纤维出口局面起到很大作用。分月来看,粘胶长丝降幅逐渐收窄,3月份开始,每月出口稳定在6000多吨,粘胶短纤环比增长较快,6~10月五个月单月出口量超过1万吨,接近2007年水平,说明粘胶纤维国际市场竞争力有所恢复。

   第三是下游市场需求有所恢复。2009年1~11月,纺织行业实际完成工业总产值34268亿元,增长9.7%;主营业务收入32961亿元,增长10.54%;利润总额1331亿元,增长25.39%。化纤下游相关9大品种中,大部分生产增速同比有所提高,特别是化学纤维纱和无纺布的增速达两位数。

   第四是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卓有成效。其一,2009年,国际原油价格由33美元/桶一路攀升至近82美元/桶,而历史上此区间是三年半时间完成的(2004年~2007年9月),同期涤纶产品价格下降20%~25%(涤纶长短丝分别降低约2500元/吨)。说明在涤纶产品成本结构中,除原料成本外,加工成本和运行成本大幅下降,这是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给行业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其二,化纤各行业技术进步明显。就粘胶纤维行业来看,新产品比如阻燃纤维、纽代尔纤维、竹纤维、麻赛尔纤维、细旦纤维的频频出现,新装备新技术比如原液自控装备、纺丝机(含环形喷头技术)、阔叶木浆应用技术、废气治理技术等大量涌现。从聚酯行业来看,规模效能化、短程化(酯化由600吨/天→1200吨/天;缩聚由600吨/天→900吨/天、线)、节能降耗、直纺在线添加技术、乙醛回收等综合利用技术、液相增粘产业化应用技术等问世推广,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其三,化纤行业淘汰速度明显加快。据初步测算,2009年化纤行业淘汰产能约137万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腈纶行业,目前已停产企业有4家,据了解,停产的这4家厂基本不会再重新开工。

   第五是棉花价格持续走高。2009年棉花价格一路平稳走高,使得纺织企业压力不断增大。由于化纤短纤与棉花存在较强的替代关系,因此棉花价格的上涨和高位运行,也使下游加大化纤短纤使用量的意愿明显增强。

   2009年,中国化纤行业认真贯彻执行《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在多因素推动下,经受住世界经济衰退冲击,并且做到了结构调整,为今后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望未来 2010发展形势乐观

   对2010年化纤行业的发展形势,郑植艺预计行业整体将向好。他分析,首先,从宏观经济环境看,世界经济已经出现明显复苏信号,中国经济在2009年实现较快复苏的基础上,2010年会继续复苏。在此大的背景下,我国纺织工业正在加快复苏步伐,最明显的就是出口已经呈现正增长。其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化纤行业发展带来了信心,国家各项应对危机的政策都有着较强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这就为化纤行业的复苏奠定了基础。第三,当前中国化纤行业的优质产能占到总产能的76%。这些优质产能近几年还在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再上新水平的空间很大。此外,国际金融危机不仅没有减弱反而提升了中国化纤产业在全球产业的地位,这是中国化纤人奋斗的成果,也是化纤产业走向成熟的标志。第四,中国化纤协会对行业的把握与服务更加自信,特别是在行业运行和行业发展方面有固定的思路和程序,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积极评价和广大企业的认可。

   但郑植艺说,在新的一年里,困难与挑战仍然很多。首先,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依然存在,还可能会出现波动。同时,中国经济复苏仍然存在着一些不确定因素,“不巩固、不稳定、不协调”问题依然存在。其次,化纤行业率先触底复苏、走出低谷固然是好事,但也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制约行业发展的长期隐患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有些还可能会加重。比如,技术进步持续性就面临考验;部分行业的投资热情在恢复,但是部分品种产能相对过剩的问题仍很突出。但我们不能把品种性、结构性的过剩定性为总量过剩。二是化纤行业触底、复苏过快有可能导致我们应对挑战的心态松弛下来。新的一年行业要提高警惕,转变发展模式、调整结构是化纤行业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第三,在行业低谷期或下行期,行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非常关键,在上升复苏期、繁荣期这一点更为重要,这是行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当前化纤行业的运行周期已经缩短为3年,这不是好现象,我们要努力延长上升周期。

   “2010年是中国化纤行业复苏向好、走向繁荣的关键一年,是奠定行业持续发展基础的一年。如果说在过去一年,在世界、中国、纺织、化纤四个经济周期下行与复苏叠加作用下,我们度过了最为困难的时期。那么更有理由相信,2010年上述四个周期都面临“‘向好,复苏’运行的发展趋势。”郑植艺对未来充满信心。

    相关链接

    棉价高企“保纺企”路在何方

   2009年下半年以来,在资源短缺和资金推动双重因素的影响下,国内棉花价格一路走高,而纺织行业产品由于产品差异性不强、价格竞争力弱,出厂价格难以同步向下游传递,对我国纺织工业的效益带来了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随着新棉收购逐渐接近尾声,市场对国家政策由“保棉农”逐渐向“保纺企”转变的预期也不断增强。但由于2009年政府采取了大规模的抛储和发放进口配额的措施来抑制棉价,使得2010年的政策调控空间非常有限。受2009~2010年度国内棉花产量大幅减产的预期推动,国内棉花报价出现持续快速上涨。中国棉花328级指数报价从2009年9月初的13000元/吨一路上涨至2009年底的14900元/吨附近,涨幅达到14.6%。新棉花年度以来国内棉价上涨速度加快,主要受国内棉花产量大幅下降、中间商囤积投机、市场资金充裕、通胀预期不断增强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纺织企业首当其冲

    自去年9月份以来棉花价格接近15%的上涨幅度使得纺织企业面临着很大的成本压力,原料价格的上涨让利润空间本来就微薄的纺织企业日子更加难过。纺织企业虽然可以对棉纱的出厂价格进行调涨,但由于下游纺织服装业在出口受困的情况下普遍不景气,所以对棉纱价格也不敢提价太高。目前他们生产的棉纱、坯布价格的涨幅只约为棉价涨幅的一半,利润空间已经很小。

   面对利润空间的收窄,纺织企业通常采取的对策是在产品结构上进行调整,多做一些高档次的产品,从而使得利润空间相对扩大,抵消部分成本上涨的压力。在原材料品种上,也会做些调整,少用些棉花,多用点化纤。虽然今年原油价格也在不断上涨,但化纤产品涨幅相对较小,为纺织企业调整原材料提供可能。

   相对于纺织企业承受的压力来说,棉价上涨对下游服装企业的影响相对间接,影响也相对较小,因为纺织企业已经替他们消化掉了一部分压力。对服装生产商而言,在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不大时,一般不会轻易提高定价,因为主导服装定价的往往是品牌定位,品牌定位决定价格,原料因素在定价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小,除非其成本大幅波动。

    国家频频出手抑制棉价

   就我国的棉花产业政策取向而言,通常随着形势的变化会不断调整。首先是在棉花集中上市期间要防止棉价过分下跌,以保护棉农利益,保持棉花种植面积的相对稳定;二是要保证下游纺织用棉的需求,防止棉价过分上涨。截止到目前,2009年度棉花采摘工作已经基本结束,自9月新棉上市以来,籽棉收购价格一路攀升,应该说“保棉农”的政策效果已经实现,随后市场一直也有“保纺企”的系列政策将在新棉收购后期陆续启动的预期。截止到目前,国家实现“保纺企”的目标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一是抛售储备棉,二是增发进口棉配额。

   由于抛储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中间商囤棉投机行为,这使得棉花市场价格涨势并未得到有效抑制,尤其是在去年9月份的抛储过程中,由于中间商的大量抢购囤积,使得抛储价格大幅飙升,并带动期货和现货价格大幅上扬。而从去年12月底以来棉花期现价格走势来看,进口配额的大量发放也并未使棉价承受多大压力,现货报价仍在持续上调,而期货价格则在配额宣布发放后的一周左右创下了期棉上市以来的历史新高。

   后期政策调控空间有限

   目前国储库中2008/2009年度国储棉还剩余108万吨,陈棉剩余量在50万吨,国储资源总量在160万吨。除去正常的保有量100万吨,剩下的国家可供抛储的量约为60万吨,而且考虑到随着经济不断复苏,后期下游消费可能有较为明显的恢复,因此我们认为2010年上半年国家继续增加抛储的可能性不大。此外,进口配额方面,由于目前近190万吨的进口量基本接近正常水平,也基本可以弥补本年度的供求缺口,除非后期下游消费明显增加,否则2010年国家再增发配额的可能性较小。此外,目前国际棉花价格也处于持续上行之中,进口棉利润空间相对有限,增加的进口配额多大程度上能真正为纺织企业获取,进口增加将推动外棉上行进而对国内棉价形成一定支撑,以上几点也是国家必需考虑的问题。

   目前来看,期望后期棉价出现回落,进而缓解下游纺织企业的困境只能寄希望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新疆棉运输问题解决;其次是宏观经济政策发生转变,期棉价格调整,从而引起中间商恐慌性出库商业囤棉。

   据中国棉花网记者调研数据显示,目前山东、河北等地绝大多数棉企有存棉且量较大,此外,国储抛售的棉花中也有相当一部分被中间商竞拍后囤积起来。此外,由于目前中间商也大多参照期货盘面经营现货,当棉花期货价格受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出现回调时,将会使得中间商恐慌心理增强,或从一定程度上增加棉花的出库量。《中国国门时报》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