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品牌>>食品>>

速生鸡,你安全吗?

2019-09-30 23:16:34 中国食品安全报

鸡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食材。大至年夜饭的“硬菜”,小至快餐店的小食,随处可见它的身影。然而,随着近年来各种鸡肉制品如炸鸡、黄焖鸡食用量增多,以及外来鸡种的引进,有一些关于“激素鸡”“抗生素鸡”的传言不绝于耳,人们担心食用的鸡肉中含有激素,残留抗生素等等,甚至还衍生出“某品牌使用的鸡肉来自于长有8个翅膀、10个鸡腿的变异鸡”的食品安全谣言(经多年来的科普,大部分群众已经了解“变异鸡肉”是个彻头彻尾的谣言)。那鸡肉究竟能不能吃?——本期“食”话实说,邀请了江苏省畜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主任姜加华,针对肉鸡的话题进行解读。

实验开始前,姜加华介绍了肉鸡的情况。在我国,肉鸡主要包括两大类,即白羽肉鸡和黄羽肉鸡。白羽肉鸡是进口品种,属于快大型肉鸡,毛色多为白色。具有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较高、产肉量多等特点,适合工业规模化生产。我们平时所谓的“45天鸡”就是指白羽肉鸡。除了小朋友们爱吃的肯德基、麦当劳等快餐店所用的鸡肉外,各大超市冷鲜区的鸡胸肉、鸡中翅等也基本来自白羽肉鸡。与白羽肉鸡相对的黄羽肉鸡,则是我国“土著”鸡,与白羽肉鸡相比,黄羽肉鸡具有体重较小、生长周期长、抗病能力强、肉质鲜美等特点,特别适用于清蒸、红烧、煲汤等中式烹饪。

黄羽肉鸡的生长周期较长,从50天到100天不等,生长期越长,口感越好。而白羽肉鸡一般35至45日龄即可出栏,因此很多人认为,白羽肉鸡成熟得那么快,一定是因为打了激素。

事实上,白羽肉鸡还真没有用激素。它出栏时间短,是因为品种的“天赋异禀”,加上后期的人工精心饲养。一方面,从品种来说,它是遗传选育的结晶。白羽肉鸡在国外已经经过了几十年的育种,形成了成熟的良种繁育体系。我国白羽肉鸡产业从上世纪80年代起步,经过多年不断优化、改良,不断发展完善的遗传选育技术,大大缩短了育雏期到育成期所需时间。另一方面,从人工饲养来说,它是科学探索的成果。一是现代养殖过程中,科学饲喂营养全面且“量身定制”的饲料,NY/T33-2004《鸡饲养标准》也是经过多年探究、不断改良而成,根据白羽肉鸡各个生长阶段的特点和营养需求,将原料进行科学配比,为其健康、快速的生长提供必备条件。二是规范化规模养殖场的建设,GB/T20014.10-2013《良好农业规范 第10部分:家禽控制点与符合性规范》及NY/T1566-2007《标准化肉鸡养殖场建设规范》对标准化肉鸡养殖场建设内容、生产工艺、选址、防疫设施等方面作了详细规定,白羽肉鸡生长的鸡舍温度、通风、光照等适宜且可调节,均符合其生长规律。

而从养殖户角度来说,添加使用激素并不能提高养殖效益。首先,激素并不便宜。其次,违法添加使用激素等非法添加物可能导致鸡的机体代谢紊乱,给生产带来严重损失,养殖场完全没有必要做这样“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因此,“白羽肉鸡生长快是因为使用了激素”完全是谣言。

那么有关“抗生素超标”的传言是真的吗?这其实也是无稽之谈。现在规模养殖场中使用的抗生素,都是国家允许使用的品种,而且都有明确的用法、用量。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合理使用抗生素,可以提高肉鸡免疫力,预防疾病发生,提高生长速度。NY/T5030-2016《无公害农产品 兽药使用准则》规定,兽医应严格按照农业农村部批准的兽药标签和说明书用药,包括给药途径、剂量、疗程、休药期等。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全国兽药(抗菌药)综合治理五年行动方案(2015-2019年)》也严格规范了兽用抗菌药使用行为。同时国家相关条例也规定了在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下,必须在上市前7天停药,以保证抗生素残留能代谢完毕。此外,相关监管部门也不断健全日常巡查、监督检查、飞行检查等制度,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监管工作,严厉打击超剂量、超范围畜禽养殖过程中使用抗生素的行为。

眼见为实,今天我们就以常见的抗菌药喹诺酮类为例,测试白羽肉鸡体内是否有其残留。我们从某大型超市随机购买了一只白羽肉鸡,送至江苏省畜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进行测试。首先取白羽肉鸡,均匀切块,用匀浆机匀浆混匀后,将其放入密封袋中保存待测。接着准确称取2g匀浆样品,放入离心管中,加磷酸盐缓冲提取液适量,涡旋混合,振荡15分钟。离心,取上清液过HLB小柱净化。最后取过柱后的溶液放入氮吹仪中吹干,加定容液定容后上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

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检测图谱和相关检测判定标准可以看出,这只白羽肉鸡不含喹诺酮类药物残留。实际上,从各级管理部门多年的监督检查结果来看,禽肉产品的药物残留监测合格率在99.5%以上,因此大家可以放心购买食用了。

(责任编辑:六六)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