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品牌>>建材>>

辽宁大禹徐向凯:抓质量要有“一根筋”精神

2017-11-09 10:54:51 中国建筑防水协会

  “抓质量要有‘一根筋’精神,来不得半点妥协,有时候会要受点委屈,但规矩竖起来了,时间久了,大家也就习惯按照规则行事了。”辽宁大禹防水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辽宁大禹”)副总工、技术部部长徐向凯谈起这些年来从事质检和技术研发工作的心得体会时,这样表示。

  “一根筋”精神

  2015年夏天,一向温和的徐向凯与公司生产主管领导发生了激烈争执。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按照一直以来的管理思路,技术要服从生产,而生产部门关注的是产量和成品率。

  沥青加入SBS改性,到了夏天,改性完的沥青胶比较稠,导致制胶时间延长,耽误了生产。

  当时辽宁大禹正在调整管理思路,要求技术指导生产,生产服从技术指导工艺。新旧两种思想发生了激烈冲突。

  生产主管领导非常强势,认为技术部门出的工艺参数是故意为难,产生了抵触情绪。

  徐向凯所在的技术部负责指导生产,要求生产部门不能干快的,SBS必须过胶体磨。

  两者谁也不服谁,最后发生了冲撞。生产主管领导把“官司”打到了辽宁大禹董事长郑宪明那。

  冲撞领导,那还了得。郑宪明董事长马上将徐向凯叫来,严厉训斥了一番。徐向凯坚持认为自己并没有错,不肯向生产主管领导道歉。郑宪明董事长勒令他立即回家反省。

  怀着满腹委屈,徐向凯却还是坚持把夜班上完才回到家里。

  事后,郑宪明董事长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才发现徐向凯坚持的是对的,也算是给徐向凯洗白了“冤情”。此后,公司领导对他的原则性有了新的认识,对他委以重任。

  “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原则性问题来不得半点含糊。”徐向凯向记者谈起2年前发生的事情时,表示对于当时的举动不后悔,搞技术抓质量就要有“一根筋”的精神。

  技术“很灵光”

  “徐向凯的技术敏感度非常高,也就是俗话说的‘很灵光’。有些人很聪明,但不容易沉下心,徐向凯不是,他能吃苦,能静得下心来搞科研。”辽宁大禹常务副总杨光如此评价徐向凯。

  在徐向凯从技术部部长成长为公司副总工的路上,需要通过公司内部的职称评审,而徐向凯通过职称评审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对企业的创新型贡献——高分子防水材料配方的优化改进。

  徐向凯是沈阳化工大学高分子专业的高材生,对高分子材料并不陌生。来到公司技术部后,徐向凯专心研究起高分子材料的产品性能和加工性能。

  他发现,公司的高分子防水卷材断裂伸长率指标并不理想。经过两个多月不间断地测算、分析,徐向凯得出一个结论,必须要降低材料的密度,更换相应的原材料。

  他把相关的数据汇总列表,最终成功说服了公司领导,更换了主要原材料,最终降低了综合成本,还使公司高分子防水卷材的良品率提高了5%。

  喜欢“找苦吃”

  徐向凯来到辽宁大禹的第一个岗位是质检员。东北企业质检员工作时间是早六晚六,生产期间没有休息,非常辛苦。

  艰苦的工作条件,长时间的磨炼,让徐向凯积累了丰富的现场经验,也造就了他坚毅的性格,使他养成了“找苦吃”的习惯,这一点在辽宁大禹中试中心建设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徐向凯的另一大贡献就是主持完成了公司中试中心的建设,为辽宁大禹从小试到中试到规模化生产理清了道路。”杨光说。

  实验室小试的数据结果、工艺参数,拿到大生产线上生产,往往会有很大的偏差。徐向凯决心要建设一条SBS中试生产线,而且他要自找苦头,自己尝试组装中试生产线。公司的人都为他捏了一把汗。

  虽然没有学过机械,但徐向凯发扬在实践中学习的精神,那段时间,他每天泡在生产车间里,仔细研究每一个部件的结构,向工人师傅虚心请教每个部件的优缺点,对部件加以系统整合,理出合理化链条。

  经过几个月的不断摸索、改进,最终,徐向凯团队自己完成了100公斤的SBS中试生产线的设计和组装。

  徐向凯解释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试生产线当然也可以外购,但机械厂毕竟不熟悉企业产品的情况,生产出来的生产线链条有时不太合理,而且在部件的大小、功率的选择考虑上有所欠缺。我们既了解产品的情况,又通过学习了解了设备的情况,通过自主设计生产线,既保证了生产的顺畅,也对每一个部件的性能特点心中有数,对今后新产品的研发非常有帮助。”

  “个人的发展得益于企业的发展,只有把技术做扎实了,把产品质量做稳定了,公司才会有高速发展,个人也才有更大的舞台和空间。”徐向凯朴素地表示。

  正是有着像徐向凯这样的全面复合型人才,辽宁大禹才能在技术创新、产品、服务提质增效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稳健。(中国建材报记者 贺丹)

(责任编辑:羽飞)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