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品牌>>环保>>

鲁能:以清洁电力绘就绿水青山

2017-10-19 11:35:53 中国网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3年9月,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面对学生们的提问,习近平总书记以这段生动的话语指明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航向——绿色发展。

  要经济还是要环境?面对高耸的烟囱、持续的雾霾、燃烧化石能源造成的污染……这道曾经横亘在中国发展前路上“二选一”的难题,答案已经越发清晰:我们的经济,必须走出对高速增长的崇拜,向着经济新常态的大道上驶去。

  践行绿色发展:做新能源领域的先行者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常态”以来,在能源领域,一场变革已经打响:大量高能耗高污染的传统产业被压缩,清洁能源等新能源亟待成长。

  这一年,鲁能抢抓转型机遇,正式成立公司作为清洁能源的专业化管理平台,把集团核心业务之一聚焦到新能源板块上来,吹响了能源变革的号角。

  “要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和空间格局,引导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015年,相继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接连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和“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发展任务,能源领域环保压力进一步加大,新能源领域开拓空间进一步释放。

  这一年,鲁能积极响应中央号召,作为国内最早从事新能源开发的企业之一,在陆上风电、海上风电、光伏发电上擘画蓝图,成为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先行者。

  敢为天下先。带着一股“敢于领先、敢于突破、敢于胜利”的精神气,鲁能人撸起袖子,迈开步子,在中国的山川河海里,开掘出清洁能源的新天地。

  在江苏东台的海风中,在新疆达坂的天山下,在甘肃敦煌的沙漠里,在河北康保的草原上……一台台风机,一片片电板,多地开花,亮点纷呈!鲁能部署的新能源版图,正源源不断地将清洁的电力输送出来,使清新绿意遍染中华大地。

  成果是丰硕的。短短几年时间,鲁能新能源公司已拥有内蒙古、甘肃、新疆、河北、陕西、江苏、山东、青海、福建9家分公司,新能源产业自主运营装机容量126.25万千瓦,运营风、光电站25个,储备容量1000万千瓦以上。自公司成立以来,累计发电量100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00万吨,环保效益彰显。

  前景是光明的。登高望远,鲁能将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和全球能源互联网战略,依托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和电网发展规划,筑起西北部新能源基地、东部海上风电、重点区域光电“三个发展极”,打造陆上风电、海上风电、光伏发电“三个支撑点”。到“十三五”末,装机目标将达600万千瓦以上,年发电量达130亿千瓦时以上,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000万吨以上,节约标准煤400万吨以上,成为“一流管理、一流效益、国内领先”的新能源企业集团。

  深耕清洁能源:做新能源领域的引领者

  鲁能是最早获取我国第一批陆上风电、海上风电、第二批光伏发电特许权项目的企业之一,建设了国家电网公司首个光伏扶贫项目,还实施了目前国内离岸距离最远、单位容量最大、施工条件最复杂、电压等级最高的海上风电项目,在新能源领域创下多个第一。

  这许多项第一,几乎都是从零开始,填补了国内业界空白,并在开拓进取中摸索出诸多成功经验,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多能互补”便是鲁能在新能源开发中积累的经验之一。众所周知,当前对清洁能源的利用尚有短板,并非一帆风顺:主流的清洁能源,包括风电、光伏发电等,都取决于自然天候,存在不稳定、不可调等缺陷,这就带来了用电高峰期和低谷期电力输出不平衡,造成业界普遍存在弃风、弃光现象。

  鲁能打造的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项目,通过以光伏、光热、风电为主要开发电源,以光热储能系统、蓄电池储能电站为调节电源,多种电力组合,正是针对了风电和光伏发电不稳定、不可调的痛点,解决了用电高峰期和低谷期电力输出不平衡的问题。

  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格尔木境内,就有这样一个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项目。该项目对风电、光伏、光热的新能源组合进行实时柔性控制,构建“互联网+”智慧能源系统,实现智能调控,支持新能源发电就地消纳和长距离送出,可最大限度减少弃风、弃光。

  据悉,该项目有助于提高能源供需协调和能源系统综合效率,对于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项目入选国家首批23个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约12.625亿kWh,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40.15万吨,减少烟尘排放量约5431.96吨。

  “海上风电”是鲁能在新能源开发中留下的又一精彩笔触。作为国家能源局首批特许权项目之一,鲁能在江苏省东台的200MW海上风电项目,创下了国内同类在运项目中离岸距离最远、单位容量最大、海域情况最复杂、电压等级最高等多个行业之最。它的建成运转,标志着我国海上风电完成从“零敲碎打”的试探向规模化生产挺进的转变。

  数十台巨大的风机,矗立在汹涌的海水中,距海岸足有36公里之远。潮起潮落、风云变幻,面对前所未知的恶劣自然条件,鲁能组织起党员领导干部,带领精兵强将,上下一心、破浪前行,先后攻克海上升压站平台、海缆敷设、风机基础施工及安装、集控中心施工等四大技术难关,以业内罕见的速度,顺利完成这一“超级工程”。据了解,已建成投运的海上风电项目中,东台项目建设周期缩短了8个月,与同批其他3个特许权项目相比,东台项目的工期至少缩短了1年。

  截至目前,鲁能江苏东台海上风电项目已获得科技进步奖、QC(质量控制)成果奖及软件著作等多达85项科技成果。面对重重难关,鲁能集团党委主动作为、迎难而上,站在行业标杆的历史高度,编写了《海上风电工程建设十大管理办法》《十大管理标准体系》等经验成果,为我国后续海上风电建设提供了宝贵参照。

  披荆斩棘,砥砺奋进,一路风雨方能见得彩虹。如今的鲁能,正成长为新能源领域的引领者——发展区域遍及内蒙古、河北、新疆、甘肃、陕西、江苏、青海、山东、福建、辽宁、吉林、四川等省区。把绿色发展的星火洒向天南地北,在清洁能源这条光明大道上,鲁能定将越走越稳当,步伐定会越迈越带劲!

(责任编辑:羽飞)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