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品牌>>建材>>

多方入手堵“渗漏”

2017-04-26 09:54:07 中国建材报

(段丹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古诗中梅雨时节尽是春的美景和闲适心境。但现如今,对于很多人来讲,梅雨季节,意味着无尽的烦恼:不仅因为空气潮湿使得衣物难干,更重要的是,很多楼房、市政工程、交通工程等都会出现严重的渗漏现象,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种种不便。

防水材料可以说是建筑的“外衣”,只要这件外衣质量好、穿着得体,那么防止建筑渗漏就事半功倍;反之如果这件外衣穿不好、质量差,那么渗漏现象就如同附骨之疽,始终困扰着人们的生活。

因此,如何破解因假冒伪劣横行、施工水准低下等导致的渗漏困局,堵住渗漏的口子,是防水行业始终关注的焦点。

建筑渗漏现象“触目惊心”

2016年12月13日,四川成都成华区东方惠城小区常年被污水浸泡的消息不胫而走,据该小区B区居民王先生反映,该区多处常年漏水,特别是8栋地下负二层等地有严重渗漏现象,业主多次反馈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地下负二层时常被臭气包围,黑乎乎的污水让人难以下脚。

无独有偶,成都高新西区芳草街8号书香府邸、华府大道一段996号光明城市等小区也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渗漏问题,久治无效,居民怨声载道。有报道称,这些项目在防水施工阶段采用的是聚乙烯丙纶材料,有业内专家称“刚做完的防水层就有漏水,说明施工质量不过关,并且从现场施工照片可以看出,防水材料本身的质量也出现了问题,这将极大影响防水层的功能。”

不仅仅是居民小区地下建筑多次出现渗漏现象。一些市政工程、标志性建筑也难以逃脱“渗漏”的陷阱。

据悉,京沪高铁南京南站总投资约300个亿,号称亚洲最大的火车站,包括站体本身建设和所在地周围5.63平方公里的综合开发两个部分。而就是这样一个投入了大量资金的工程,却也在“渗漏”面前跌了跟头。早在2011年,南京南站投入使用时旅客们就发现屋顶漏水比较严重,建设方随后也进行了修补。2013年,南京南站的屋顶又出现了大面积漏水现象,给旅客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地铁是日常渗漏的一个重灾区。近日,有武汉市民在二七小路地铁站C出口附近散步,发现地铁站里在漏雨,楼梯上放着水桶和抹布,楼梯湿滑,电梯上也有部分积水。他担心楼梯和电梯积水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在网上发帖反映此担忧。

武汉地铁集团相关工作人员称,由于最近持续降雨,地下水位上涨,地铁车站结构伸缩缝等位置可能出现渗漏水现象,不影响结构安全和地铁正常运行。目前他们正在进行渗漏水治理工作。

隧道、桥梁等交通工程也时常受渗漏威胁,不仅损害建筑寿命,更会威胁人们出行安全。各地政府每年均在桥梁、隧道等工程的堵漏维修上投入了相当的资金。

可以说,建筑渗漏现象,影响的绝不仅是一个人、一个家庭的生活品质与安全,更可能对社会公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不良影响。

顽疾难攻克因“漏”在多口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建筑渗漏也不是单一原因导致。

从生产环节看,当前防水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行业集中度低等问题十分严重。有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拥有生产许可证的正规企业约1000多家,仅占防水企业总数的1/3,这些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则低于60%。与之相对,业内大量存在无证生产、技术落后、节能环保不达标的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用几十万就能装备一条生产线,为了获取利润,采用质量等级较低的原材料,在生产过程中违规加入再生材料或是其他添加剂,生产出来的防水材料性能低下甚至不具备防水功能。

为了获取利润,还有部分不法企业制假贩假,打着名牌商标的幌子做虚假宣传,实际上却是“贴牌”生产,使得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不仅损害了行业声誉,搅乱了市场,更使得建筑渗漏顽疾加重。

从建筑设计的角度上讲,设计不符合国家有关标准也是建筑渗漏的原因之一。防水层的选材本该由设计人员严格按国家的相关规定要求进行,然而,设计人员对防水专业知识缺乏系统的了解,于是选择简单套用设计规范、标准图集。而影响防水质量的关键在细部节点,尤其是不同项目、不同材料、不同部位、不同结构形式及其相互交界面,需要仔细推敲琢磨。不少设计人员尤其是一些经验不足的设计师,缺少现场经验,对防水材料的性能不熟悉,导致防水设计方案先天不足。建筑工程层层转包,每一层都要追求自己的利益,多数选择牺牲材料质量,使用劣质产品,以低价购进,设计人员也只能听之任之。

在防水行业素来有“三分防水,七分施工”的说法,施工是否得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防水工程的成败。在我国,由于防水工程造价仅占总造价的2%,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润,防水施工大量落入了有挂靠关系,却缺乏相应资质的施工队手中。而这些施工队也在利益的驱使下,选择使用价格低廉、缺乏质量保证的防水材料,甚至还存在偷工减料,粗放作业的现象。

同时,部分防水企业缺少经常性、制度性、专业性的上岗操作培训,仓促上马的情况较为普遍,使得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不专业、非标准的施工,工程质量很难得到保证。开发商为了工程进度,也时常要求施工方在几天内完成防水施工,致使难以留下足够的技术间隙时间,留下了渗漏的隐患。

多方入手寻疗疾良方

建筑渗漏被称为“建筑癌症”,严重威胁建筑寿命与安全,影响人们的生活品质。“癌症”是由多种病因导致,要治愈这样一个“顽疾”,也需要多管齐下,才能取得成效。

针对防水性能差,甚至不具备防水功能的材料在工程中的大量运用,以及行业内存在大量的落后产能等问题,一方面,需要政府通过“有形之手”,运用行政手段,出台相关政策进行引导,淘汰“非标”和假冒伪劣防水产品。比如,在各地区政府部门可印发《推广、限制和禁止使用建设工程材料设备产品目录》的通知,明确禁止使用非标产品和假冒伪劣产品,并写明处罚手段。同时,保障已经出台的相关限制和禁止的政策能够落到实处,执行到位。此外,也可向发达国家学习,推行落实防水工程质量保证保险等制度,为解决渗漏问题保驾护航。

另一方面,防水企业作为责任主体,也要积极向防水行业发展较为成熟、技术更加先进的欧美等国取经,学习他们的先进技术,引进或自主研发一些先进的防水材料。如近几年在欧美兴起的TPO防水卷材,TPO防水卷材综合了EPDM和PVC的性能优点,具有前者的耐候能力、低温柔度和后者的可焊接特性。在实践中,TPO显示出了具有抗老化、拉伸强度高,伸长率大、潮湿屋面可施工、外露无须保护层、施工方便、无污染等综合特点。通过对优质的防水产品的推广,不断压缩“非标”和假冒伪劣防水产品的市场份额,使其尽快退出市场,在保障消费者权益同时,助推行业健康发展。

面对不当施工造成的渗漏,则需要相关部门、企业编制并出台相应的防水施工规程,让施工有可以依据的标准,更加规范。同时,防水企业也应当加强对员工的技能培训,提升工人的施工水准,不仅培养防水工人,更培育专业的防水工匠。

此外,作为防水产业链的下游,开发商通常以价格作为选择材料的唯一标准,最低价中标现象在业内屡见不鲜,对于防水材料的品质和施工水平关注不足。普通民众在生活中虽然饱受建筑渗漏的困扰,但却对防水知识不关心、不了解,使得一些品质低下的防水材料能在市场上立足。因此,打击最低价中标,加强对防水知识的宣传教育,也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建筑渗漏的现象。

防水行业虽然是一个小行业,但却是事关国事民生的基础材料。也正因如此,全行业更应加快步伐,突破困扰行业发展的瓶颈,在实现行业飞跃式发展的同时,尽快堵住渗漏的口子。

(责任编辑:李素)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