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财经>>投资>>

国际投资机构:中国经济开门红提振市场信心

2019-04-23 15:57:40 经济日报

国际投资机构作出积极评价——

中国经济开门红提振市场信心

本报记者 蒋华栋

一季度中国经济超出此前市场预期,表明政策面的积极作为已经开始带动基本面企稳反弹。中国经济的“增质”保持稳步提升,经济结构正在加速优化,制造业和服务业高端化发展势头增强,正在培育新的结构性机遇。

在经历了2018年宏观经济波动之后,2019年一季度中国经济数据迎来开门红,超出市场普遍预期,进一步提振了投资者对于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信心。

事实上,在一季度数据公布之前,贝莱德集团全球首席投资策略师董立文就表示,鉴于信贷年度同比增长及财政刺激措施均显现成效,他对中国经济从一季度开始企稳复苏的信心不断增强。

在今年中国首季宏观数据发布之后,各大机构对于中国经济的信心明显增强。

澳新银行发布报告表示,鉴于中国经济前景的改善,年度经济增速已经逐步企稳复苏,因而将全年经济预期增速上调至6.4%,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全年增速可能触及官方设定目标6.0%至6.5%区间的上限。

与之相类似,渣打银行此前对2019年中国经济增速展望为6.4%,高于市场预期水平。在一季度数据公布后,渣打强调,鉴于一季度增速数据强于预期,其全年增长预期将向上修正。

对于一季度的增长数据,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表示,一季度中国经济超出此前市场预期中值,表明政策面的积极作为已经开始带动基本面企稳反弹。与此同时,程实表示,相比于经济数据企稳,中国经济的“增质”保持稳步提升。他表示,一季度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速明显高于总体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速也明显高于总体第三产业。同时,一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升至2013年以来的次高点。这表明,中国经济结构正在加速优化,制造业和服务业高端化发展势头增强,正在培育新的结构性机遇。

花旗银行认为,中国近期经济数据显示,刺激政策效应已经开始显现。此次经济增长反弹符合花旗此前预期,在没有通胀或强势美元威胁的环境下,新兴亚洲经济体央行拥有更多的政策空间,加之主流央行政策也偏向支持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增长势头可能延续全年。同时,亚洲国家和地区整体增长也很可能在本轮周期剩下的时间内跑赢其他地区。

无疑,市场普遍认为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企稳主要得益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支撑,尤其是“宽财政”支持下的基础设施投资。但是,去年下半年以来消费增速放缓引起了各方关注,一季度数据也显示消费数据稍显疲弱。未来中国消费的拉动力究竟如何成为各方关注的又一焦点。

渣打银行表示,消费增速问题并没有造成中国经济动力的结构性变化。消费仍然是增长的主要动力,中国劳动力市场仍然稳健,实际收入增速也相对优于去年同期水平。

对此,工银国际认为消费对于经济的拉动会在二季度之后更加强劲。程实表示,展望二季度,两大因素有望促使消费引擎温和回暖,为“稳增长”带来超预期助力。一是“财富效应”发力。2019年开年至今,A股市场累计涨幅逾30%,不仅在收益上牛冠全球,在韧性上也经受住了3月末全球风险偏好波动的压力。中国股市上涨不仅能够带动居民财富增长,还能改善居民对经济未来走势的预期。有鉴于此,在“财富效应”驱动下,从二季度开始,中国居民消费能力有望稳步回升。二是消费意愿修复。在“财富效应”改善消费能力的同时,居民消费意愿也有望得到多重修复。一方面,作为2019年中国经济的最大不确定性因素,中美经贸磋商已经平稳推进数轮,总体释放出正向的信号,有望在二季度取得阶段性积极成果。这一变化将进一步巩固中国经济基本面的相对优势,大幅削弱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与此同时,随着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不仅将拉动与住房、汽车相关的商品消费需求,也将为文体娱乐、旅游、教育、餐饮、家政服务、医疗美容等服务消费注入新动力。

因此,自2019年开年至今,中国消费者信心虽有小幅波动,但总体仍维持历史高位,未来有望进一步转化为消费行为。

受上述基本面因素改善影响,贝莱德认为,中国经济好转有望带动全球经济增长,尤以亚洲最为显著。在股票市场上,经济改革及刺激政策利好新兴市场股票。中国采取积极措施推动消费及经济活动改善,有助抵销贸易争端带来的不利影响,亚洲新兴市场具有巨大机遇。在债券市场上,中国经济增长形势有望好转及美元升势受阻支持了当地及硬通货债券市场。虽然近期大幅回升,但估值仍具吸引力,加上发行量有限亦带来有利影响。

花旗认为,预计中国企业盈利增速在2019年有望达到8%至10%,科技及金融或将成为带动整体盈利上行的主要板块。贸易摩擦风险以及监管风险下降的环境有利于科技板块盈利反弹,半导体行业去年遭受打击走势大幅落后于美国同行,今年存在补涨空间。针对促进消费的政策可能带动贷款增长,同时市场交易量上升及投资回报提升,对金融板块均构成利好。

(责任编辑:八雨)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