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财经>>区域>>

四川省文化传承与创新脉络清晰

2017-10-09 15:55:54 四川日报

  “十三五”期间基本形成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我省文化传承与创新脉络清晰

  9月底,被纳入古蜀文明保护传承工程的新津宝墩遗址新一轮考古发掘再度展开。此前不久,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施意见》,提出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主要目标,并梳理出17个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主要项目,古蜀文明保护传承工程是其中之一。目前,其他相关项目推进已初见成效,文化传承与创新呈现出清晰脉络。

  文化传承动作频频

  今年1月,《四川省“十三五”文化发展规划》出台,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基本形成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四川历史名人的研究取得丰硕成果,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巴蜀文化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扩大。

  3月,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启动。历时数月,首批十大历史名人出炉。未来,我省将为十大历史名人全部修建博物馆或纪念馆,承载并弘扬历史名人的当代价值。

  6月,古蜀文明早期遗址调查——穿越龙门山脉考古行动在茂县启动,旨在探索古蜀文明的萌芽之路。随着宝墩遗址的再度发掘,成都平原史前城址有望进一步厘清古蜀文明发展的脉络。

  8月,全国三国文化遗存保护利用座谈会在成都举行,2012年启动的成都现存蜀汉遗址调查成果也结集出版,四川对三国蜀汉文化的传承迈出实质性步伐。

  目前,纳入《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施意见》的17个主要项目中,绝大部分已启动。其中,振兴川剧通过“川剧进校园”等方式,逐渐培养出一批热爱传统戏曲的年轻人;通过在成都举办国际非遗节、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增进了公众对非遗的了解,抢救性保护了古老的羌族文化;古籍普查工作加快推进,已完成近50家古籍收藏单位的普查工作。

  创新带来新气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不仅创新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式,让百姓享受到更便捷、丰盛的文化大餐,文化产业也以创新为引领,在音乐产业、游戏产业、创意产业等方面频出亮点。

  2016年12月,“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在成都博物馆举行。从创造出108万人次观展记录,到互联网上逾2000万网友的互动,这次文物展成为我省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范本。

  公共文化服务创新举措亮点多。今年,博物馆、纪念馆的错时延时开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截至7月,错时延时开放政策已在全省展开。成都尝试开展群众“点菜式”服务,按需定供,大幅提升服务效能。创新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更接地气的方式传播:在成都悦来茶馆,爱国主义、向上向善等通过经典的川剧故事传播,取得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今年8月,“成都建设国家西部文创中心专场活动”在香港举行,以香港为支点搭建起文化创意领域交流合作平台,向港澳及全世界宣介成都机遇。9月,成都音乐文化产业基金设立,这是全国首个专门支持音乐产业的基金,成都音乐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下一步,我省将探索建立“藏羌彝文化产业园区”,推动文化与旅游、体育、教育、信息、物流、广告等产业融合;将探索创建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及文化产业改革用地等,不断壮大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记者吴晓铃)

(责任编辑:车车)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