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财经>>人物>>

专家解读一季度就业数据:实现“温暖开局”实属不易

2017-04-18 15:43:37 经济日报

经济日报原标题:破解结构矛盾 兜牢民生底线——专家解读一季度就业形势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日前,在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义珍表示,今年一季度就业情况整体平稳,呈现“温暖开局”。全国31个大城市的城镇调查失业率1月份、2月份也都保持在5.0%左右的较低水平。

当前,我国就业还面临哪些挑战,如何看待全年就业走势?近日,《经济日报》记者就相关话题,采访了对外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长安。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结构调整加快的背景下,我国一季度就业实现‘温暖开局’,取得这样的成绩很不容易。”李长安表示,从一季度数据来看,就业的主要指标开局良好。1月份、2月份,我国城镇新增就业188万人,同比增长16万人,可以说是圆满完成了任务。

李长安说,从宏观经济、外贸等各方面综合看,一些数据的表现甚至超出了人们预期。其中,宏观经济形势是影响就业最大的因素。今年以来,宏观经济呈现明显复苏的态势,对促进就业是重要利好消息。

“今年的就业形势仍然错综复杂,面临不小压力,既表现在总量矛盾上,也表现在结构性矛盾上。”李长安表示,据测算,今年需在城镇就业的新成长劳动力超过1500万人,其中包括近800万的高校毕业生,以及职业学校毕业生、初高中后不再继续升学的学生等。此外,再加上化解过剩产能需要安置的转岗职工以及农村新转移劳动力,就业总供给规模依然十分庞大。

李长安说,在经济回暖期和转型期,技术技能等各类人才短缺的矛盾也在加剧。随着去产能、去库存工作的深入,部分地区、部分行业、部分群体的失业风险有所攀升,结构性矛盾还会进一步突出。对于去产能任务比较重的行业和地区来说,转型压力比较大,如何来安置转岗需要就业的劳动者,也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

“虽然困难和挑战不少,但是我们也有不少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李长安说,从过去几年情况看,经济下行没有引发失业骤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特别是快速发展的第三产业,已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阵地。新经济形态的不断涌现,也为劳动者提供了很多新的就业岗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持续开展,对就业贡献率不断上升,更多劳动者通过努力成功创业,发挥了创业带动就业的效应。这些都为促进我国就业的稳定增长提供了新动能。

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的目标,比去年还多100万人。这一目标如何实现?对此,李长安认为,只要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的基本面没有变,应该可以顺利实现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的目标。

李长安说,未来就业工作要从“量”和“质”两方面入手,既要解决好就业总量的问题,也要同步提高就业质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多数劳动者已经不满足于只拥有一个工作岗位,而是要有一个更有尊严、更加体面的工作岗位。

“目前,一些新经济形态催生的就业岗位,还存在着工资水平不高、就业岗位不稳定、社会保障不健全、劳动时间过长、工作环境不佳等问题,这表示实现全体劳动者的体面就业仍然任重道远。”李长安说,要兜牢就业这个民生底线,需要多管齐下,既缓解总量上的困难,解决结构上的矛盾,同时又要实现就业质量的提高。(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韩秉志)

(责任编辑:八雨)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