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立彪
刚刚过去的冬天,东北多地“听劝式”文旅火了。在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沈阳市市长吕志成看来,“听劝,本身就是一种优化营商环境的态度”。他说,当前,沈阳正在全市范围开展“你找茬、我听劝”行动,千方百计解决企业和群体急难愁盼。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是区域竞争的重要“软实力”,也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从经营主体视角看,近些年,全国各地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好,但由于受多重因素影响,许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仍会遇到一些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要找准发力点,更贴近企业的真实需求,更好地服务支撑企业转型、发展。
企业的真实需求是什么?需要各地各部门“把好脉”,做到心里有数。只有深入市场做好调查研究,加强与经营主体沟通,像沈阳市那样在政务服务中心开设“找茬窗口”,让经营主体随时来“找茬”反映问题,想经营主体之所想、急经营主体之所急,才能开好“良方”,推出管用有效的政策措施,让经营主体真正受益。
发现问题、让经营主体“找茬”提出问题,只是“听劝”的第一步,最关键还是要走好第二步:解决问题。吕志成介绍,针对经营主体的“找茬”问题,沈阳建立了问题受理、转办、反馈、整改的闭环机制,并且突出“快”这个关键词,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拿出问题解决方案,让政府服务更有质效。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保持“听劝”心态,进一步建设一流营商环境,还需做好3方面工作:从政策层面看,要对现有政策进行优化,充分考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尽可能关注到不同企业的不同诉求;从实施层面看,参与制度设计的相关部门要努力把每一项政策都具体细化,便于不同地方、不同主体落实执行;从服务层面看,要采用数字化等技术手段,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想尽一切办法给企业添便利、减负担。总结起来,就是要积极营造出办事省心、投资放心、经营舒心的“三心”环境。
《中国质量报》【老胡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