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重大装备“中国芯”越来越强
——访全国政协委员、沈鼓集团副总工程师姜妍
□ 本报记者 张文礼
“中国乙烯压缩机研制第一人”,这是业内人士对这位大国工匠的称呼——她设计了我国第一台乙烯压缩机,成功打破国外长达几十年的技术垄断,带领团队完成了多个“中国第一”,为我国石油化工压缩机组国产化作出了突出贡献。
她就是全国政协委员、沈鼓集团副总工程师姜妍。
姜妍所从事的乙烯科研领域,主要涉及石油化工装置的核心设备,也就是石化工业设备的“心脏”。
乙烯装置最核心的设备压缩机,国内难有企业望沈鼓项背。“全球排名前三,国内没有对手。”说这句话时,姜妍的语气难掩自豪。“在发动机、蒸汽轮机、压缩机3种全球最高端的旋转机械中,沈鼓集团的压缩机作为‘中国制造’的代表,真正做到了全球领先。”
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姜妍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及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作出部署,在当前的“双碳”目标引领下,新型储能设施成为沈鼓集团的研发重点,也成为技术攻关的核心领域,“储能设备的市场前景广阔,只有性能更好、性价比更高的产品,才能在未来竞争中抢占先机”。
“三四十年前,我在校外实习时,就是练习做一把锤子,直到今天,很多学校的课外实践内容,还是做一把锤子。”作为名副其实的大国工匠,姜妍对科研人才的“后继有人”问题高度关注,而这个锤子的故事,她不止一次提及。她说,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国外的大学生在入学之初的实践中就已经在使用工业建模、3D打印这些新技术。
“如何更好推动产教融合,让我们的学生更早实现从学生到设计者的转变,在毕业后尽快融入工作、胜任工作,这需要各方面作出很多努力。”如今的她,不论工作多忙,都会抽出时间到大学里给学生授课,“发展新质生产力对高端装备制造能力提出了更高需求和要求,我想多给学生讲一讲企业实践中用到的前沿设备、材料、技术、检测方法。”
“沈鼓集团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靠的是产品制胜、创新制胜、质量制胜。”谈及质量和标准,姜妍有很多自己的感悟。“我们经历了这么久的爬坡过坎,更要及时通过标准化将科技创新的成果体现出来,这是中国质量、中国品牌的直观体现。”她说。
“智造强芯、装备世界。”这是沈鼓集团的企业使命。“我们要依靠智能化、数字化、智慧化的技术,让中国的高端装备制造走向世界。”姜妍说,科技创新首先要服务于国家需要、服务于市场需求,而且必须脚踏实地。“说实话,我没有给自己定多高的目标,就是想着把该干的事儿扎扎实实做好,这样才能更好担负起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的使命。”她平和的语气中,透露着坚定。
《中国质量报》【2024两会·质量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