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专题中心>>2024年全国两会专题>>

全国人大代表刘继国建议 增强农机装备创新发展能力

2024-03-08 12:50:11 中国质量报

全国人大代表刘继国建议

增强农机装备创新发展能力

□ 本报记者 孙中杰

针对我国在部分农业领域仍存在“无机可用”“无机好用”等情况,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一拖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继国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交议案,建议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增强农机工业创新发展能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转型升级。

刘继国指出,中国农业机械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基础支撑。经过20余年发展,我国农机工业取得长足进步,主粮作物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但同时,在部分农业领域仍存在“无机可用”“无机好用”等情况。

一是农机工业“大而不强”,整体呈现“散、乱、弱”竞争格局,恶性低价竞争成为行业关键竞争要素,违反国家排放标准的低能低效产品依然在市场上销售,二手农机市场假冒伪劣问题依然存在。

二是创新发展能力不足,部分关键核心技术、重要零部件、材料受制于人。

三是缺乏具备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与国际品牌进行正面抗衡。

四是与汽车、机床、军工等机械装备相比,我国在农业机械研发领域的资源投入较少,造成基础研究长期匮乏、关键理论创新滞后。

为持续推进我国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发展,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刘继国建议,增强农机工业创新发展能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转型升级。

一是持续推进农机行业的规范发展。建议国家在进一步明确农机行业市场督察主体责任的基础上,由国家层面负责、部委联合具体执法部门,对农机行业包括二手农机市场持续开展大规模的核查行动,为真正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合规生产企业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二是加快商品化进程和农机工业信息化建设。一方面,加大国内企业高端智能化农机装备的推广与应用力度。另一方面,加快农机工业信息化、数字化升级。从国家层面统筹布局,鼓励地方政府与行业骨干企业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智慧农业等方面,联合建立农业示范园或试验基地,利用信息化、数字化等技术,探索确定适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农情的增产增收以及绿色化发展道路。

三是建议通过信息资源拓展与整合,构建国家层面智慧农业信息化产业协同平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精准管理和决策支持,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减少损失和浪费,提升粮食安全。

《中国质量报》【2024两会·提案议案追踪】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促进“她消费” 激活“她经济”—— ...

  • 学习雷锋好榜样

  • 山东港口烟台港汽车出口发运迎来作业 ...

  • 北京现代维修数据分析:千车故障率优 ...

  • 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市场监管局执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