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立彪
近一段时间,“银发经济”的出镜率有点高。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发展“银发经济”;今年1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国家层面首个支持“银发经济”发展的专门文件;今年全国两会上,李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大力发展银发经济”……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频频提及、密集部署,反映出国家对发展“银发经济”的高度重视,这也意味着我国“银发经济”将迎来快速发展期。
目前,我国已经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数据显示,2035年前后,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人,我国将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占比持续提升,将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刻影响和诸多挑战,但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将促进“银发经济”发展,其中蕴藏大商机、“金”机遇。
“银发经济”是指向老年人群体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为老龄阶段做准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大,“银发经济”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必将催生新领域和新赛道。据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银发经济发展研究报告》预计,在人均消费水平中等增长速度背景下,到2050年,中国“银发经济”规模将达到50万亿元,占总消费比重的35.1%,占GDP比重的12.5%。
近年来,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大力推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协同发展,“银发经济”取得积极进展。不过,我国“银发经济”刚刚起步,老年产品及服务尚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供给总量不足和结构失衡问题还比较突出。聚焦人口结构和需求结构变化,丰富适老产品和服务供给,激发“银发经济”活力,不仅是我国精准扩大内需、应对有效需求不足的现实路径,也有利于增进老年人福祉、促进国内消费、发掘经济新动能,形成促进内需扩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叠加效应。
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做好顶层设计非常关键。《意见》对“银发经济”的内涵外延进行了明确界定,对“银发经济”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和支持措施,必将有力推动“银发经济”发展。接下来,要尽快出台分解细化政策措施,制定阶段性发展目标,确立一批重点领域和重点工程,落实具体政策支持措施,推动“银发经济”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今年全国两会上,一些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非常关注“银发经济”,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建议。比如,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周云杰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建立统筹管理机制,整合优化医养服务资源,推进“医养康”产学研一体化,加速医养设备有效供给。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何寄华建议,将发展“银发经济”与扩大消费、城市更新、民生实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既有政策相衔接,重点从医疗、科技、金融、人才等领域加强配套政策的完善与优化;细化老年用品和服务的标准化建设,优化供给质量,为“银发族”提供个性化、精细化的产品和服务;加强监管,坚决打击涉老诈骗行为,营造健康有序的“银发经济”市场环境。
需要注意的是,“银发经济”的核心是“银发”,首先是服务,其次才是生意。因此,一定要处理好民生和经济、事业和产业的关系。必须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在政策引导上,注重事业和产业的良性循环,促进相辅相成;在监督管理上,营造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动实现规范健康发展。只有事业和产业协调统一、互促共进,才能收到1+1>2的效果。
《中国质量报》【2024两会·会外走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