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专题中心>>2024年新春走基层>>

槟榔谷里“质”味浓

2024-02-26 14:33:32 中国质量报

坐标:海南保亭县槟榔谷景区

□ 本报记者 孙中杰

“真没想到,槟榔谷这么美,秩序这么好,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如此博大精深。”在海南省保亭县民族文化服务标准化示范项目——槟榔谷景区大门口拍下12人的“全家福”后,一名从马来西亚专程来此旅游的华人兴奋地说。

2月22日,农历正月十三上午10时,槟榔谷景区内彩灯高挂,游人如织。在景区门口,以黎族传统图腾文化“大力神”“神牛”以及古老的“船型屋”三大元素构建而成的形象大门,像一个巨大的“山”字,恢宏大气、富有民族特色,吸引大量游客在这里驻足拍照。

槟榔谷景区人力资源总监李晶告诉记者,该景区系融合了当地黎族和苗族文化而设立的一个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景区。经过10多年持续推行服务管理标准化,目前景区已获得“全国首家民族文化5A级旅游景区”称号。今年1月10日,景区入选国家标准委“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示范项目”,成为海南省唯一一家入选的旅游企业。

进入景区大门,巨型“龙被”石壁映入眼帘,石壁下面流水潺潺。沿壁画右侧的台阶拾级而上,登上村寨寨门楼“吉祥楼”,便来到了园区内的黎族文化村——甘什抄。李晶指着村中错落有致的低矮茅草房屋说,甘什抄目前有12间黎族传统的船型屋,从每间茅草屋的样式、屋内外的陈列,到每家每户内黎家阿婆和阿妹们的着装标准、待客服务方式,都有统一的标准,力图最大限度地还原、再现黎族传统民俗文化。

“眼下的槟榔谷景区内,大到景区的特色建筑风格、图腾元素的导入和应用,小到每位工作人员穿着的民族服装款式、特色的接待手势、接待用语等,都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和规范。就连民族风情特色的食品和旅游纪念品的生产加工,都必须按标准规程进行。可以说在我们景区内,标准无处不在,质量元素随处可见。”在黎苗文化产品区,李晶指着一个黎苗文化特色挂件上的图案和文字说,“你看这上面的图案和雕刻字样,都是统一设计、统一加工的。”

在黎苗特色食品体验区的一个炒炉旁,一名男子正在翻炒蜂蜜椰肉,很多游客争相购买品尝。“景区里每一道特色食品的加工,在色、香、味、包装和售价上都有相应的标准,生产者必须要按标准执行。”李晶说。

园区博物馆内的陈列,展示着黎族深厚的民族文化以及精湛的工艺。李晶说,景区目前展示了黎族10余项非物质文化技艺,在相关技艺及对应的藏品传承和保护方面,也已经有了相应的标准规范。景区珍藏的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非遗技艺“龙被王”,已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传统黎族纺染织绣技艺的典型代表。

在沿百年黎村和雨林苗寨的参观路线上,每个乘车站点秩序井然、司机言行规范统一、道路两旁指示牌标示清晰……漫步景区,精制的民族风情小木屋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让身处此间的游客,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质量元素带来的别致享受。

《中国质量报》【新春走基层】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大红灯笼照亮致富路——走进“中国宫 ...

  • “老匠人”白军平——40多年匠心依 ...

  • 东风日产维修数据分析:产品可靠性值 ...

  • 河南省方城县市场监管局开展年货市场 ...

  • 山东省无棣县市场监管局组织开展“你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