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六全”毒品治理体系
上海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通过验收
□ 霍一夫
日前,上海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国家级标准化试点工作通过验收。这标志着上海市禁毒委以开展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综合标准化工作为切入点,全力构建“六全”毒品治理体系(全覆盖毒品预防体系、全环节管控吸毒人员体系、全链条打击毒品犯罪体系、全要素监管制毒物品体系、全方位毒情监测预警体系、全球化禁毒国际合作体系),努力实现保障法治化、管理网格化、服务专业化、操作标准化、信息一体化、决策科学化“六化”目标,取得阶段性成果。
上海禁毒工作起步较早、基础较好。为进一步解决禁毒领域中存在的问题,推动禁毒工作高质量发展,上海市禁毒委将标准化作为统筹谋划新时代上海禁毒工作顶层设计中的重要一环,2019年至2021年,在全市推广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标准化工作,经过动员部署、实施推进、检查验收、巩固深化等阶段,该市215个基层禁毒标准化服务窗口建立了规范,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工作人员的标准化意识,夯实了禁毒工作信息化智能化基础。
2021年3月,上海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标准化工作被纳入国家标准委第七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旨在通过深化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标准化工作,进一步压紧压实街镇、有关单位的主体责任,夯实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基层基础,健全完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标准化体系,优化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指导中心(指导室)的功能布局;依托禁毒626平台,进一步整合资源,明晰职责,以标准化理念和方法引领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发展,提升智能化预警预测和应对突发事件处置等能力;进一步加强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最大程度发挥集生理脱毒、所社衔接、身心康复、生活救助、就业安置、困难帮扶、融入社会于一体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功能,提升对吸毒人员管理服务的整体成效,最大程度预防和减少毒品危害,为全国提供可推广、可复制的上海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经验。
试点工作以先期形成的52项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相关标准文本为核心,以区级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指导中心、街镇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指导室为平台,形成各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局面。其中,明确了吸毒人员送交领回、宣告、签订告知书等各项管理服务措施,以及受理或办理变更执行地等各类手续的流程,确保为吸毒人员提供管理服务的每个环节都有相对应的标准可遵循。同时,工作人员编制了视觉识别手册,指导社区戒毒社区康复部门将工作流程、工作要求、规范等通过展板形式呈现,让工作流程更加清晰。另外,试点工作还形成了“1+N”标准体系架构,“1”指上海市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标准体系,包含20项国家标准、9项行业标准、6项上海市地方标准和20项上海市地方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N”指各社会组织基于上海市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标准体系自行制定的企业标准体系。
以浦东新区为例。浦东新区禁毒办在该区推进街镇层面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指导室建设,分批召开全区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标准化工作现场会,明确“一街镇一特色”的努力方向;定期梳理汇总和验收评估标准化工作实施情况,提出并落实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结合禁吸戒毒工作的开展,陆续制定或推出相关管理服务、操作流程、数据规范等街镇层面标准流程,保障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标准化工作的持续深化和提升。
试点期间,上海市禁毒委在前期标准化工作的基础上,深入推进上海禁毒626平台建设,将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标准化工作融入禁毒626平台,精心设计开发吸毒人员服务管理系统,以吸毒人员管理服务工作所涉及的业务应用为重点,将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执行、毒品人体生物样本检测鉴定、社会面吸毒人员网格化服务管理(含就业就医、社会救助)等涵盖吸毒人员管理服务的全链条全环节业务内容,按标准文件规范流程与要求,邀请技术团队进行建模设计,并为禁毒工作人员提供移动终端设备。目前,上海市社会面吸毒人员服务管理已实现全流程数字化,做到了服务过程清晰,记录可追溯。同时,依托禁毒626平台开发数据统计、绩效评估等功能,实现市、区、街镇三级禁毒部门实时监督和管理工作的规范化,通过审批、督办等功能实现对不规范服务的及时处理,确保标准化工作有效施行。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