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无小事 防患于未“燃”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多措并举推动燃气专项整治取得实效
□ 本报记者 徐建华
聚焦“气、瓶、灶、阀、软管”等燃气安全关键问题,综合运用执法检查、智慧监管、双重预防等多项举措,强化线上线下齐抓共管,创新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讲师团”驻点培训……全国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全面加强北京市市场监管领域城镇燃气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多措并举推进专项整治工作。
国务院安委会部署开展全国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后,北京市市场监管局高位统筹,迅速落实,发出《关于印发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5大项、20小项具体工作任务,并成立工作专班,统筹该市各区市场监管局(分局)专项整治工作,及时协调解决专项整治中的重大问题。该局每月组织专题会议对燃气专项整治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和系统安排,以“四不两直”“明察暗访”等方式开展多轮次督查检查,确保燃气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创新工作方法,提升专项整治工作效能。一方面,北京市运用智慧监管手段提升燃气气瓶监管水平,开发气瓶追溯信息管理系统检验信息预警功能,检验到有效期不足3个月的气瓶,系统自动向充装单位发出预警,要求充装单位及时组织回收送检。截至目前,北京市燃气充装企业已累计回收、注销长期流转在外的气瓶6436只,有效避免气瓶检验超期现象。另一方面,北京市市场监管局今年在全市范围内创新组织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讲师团”驻点培训工作,以涉燃气承压类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充装单位的监管为重点,提升基层市场监管所执法人员业务能力,有效发挥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哨兵”作用。目前,该培训班已覆盖北京市19个属地市场监管部门、111个市场监管所,累计培训执法人员3872人次。
以双重预防建设为牵引,力争做到防患于未“燃”。北京市以涉燃气移动式压力容器、气瓶等高风险承压类特种设备为重点,聚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排查、登记、治理、销号”,为该市221家高风险承压类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讲解双重预防工作指南,“面对面”指导企业开展双重预防建设,有效提升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同时,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组织技术机构对该市115家重点单位开展现场抽查,帮助企业排查隐患,优化风险管控措施,提升全市涉燃气特种设备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能力。
此外,针对燃气器具质量安全风险隐患发现难的问题,该局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产品质量合规经营情况调查。截至目前,北京市累计调查16个区130个街道、乡镇的515家燃气相关产品经营主体,发现涉嫌售卖无熄火保护装置燃气灶具,结构不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瓶装液化石油气调压器,标识不完整燃气用具的经营主体280家,占比57.4%。对于发现的质量问题、违法行为线索,已全部调查核实处理。
线上线下、齐抓共管,做好专项整治大文章。北京市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监管方式,部署各燃气充装单位运用追溯信息平台梳理长期流转在外的气瓶情况,配合城管、公安等部门深挖问题线索,开展延伸执法检查,打击非法充装燃气气瓶行为。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北京市市场监管系统共出动执法检查人员2.53万人次,检查相关燃气单位1.39万家次,发现存在问题的经营主体228家,当场处罚或立案查处经营主体173家,没收问题产品947件,罚没款8.7万元,收回整改不符标准的气液两相液化石油气气瓶9742只,消隐处置移交的不合格液化石油气气瓶3334只。
《中国质量报》【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