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市场监管>>质量提升>>

迸发大能量 托起“大民生”——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全面做好小作坊提质升级“大文章”

2023-05-19 14:48:00 中国质量报

迸发大能量 托起“大民生”

——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全面做好小作坊提质升级“大文章”

编者按

近年来,各地市场监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在市场监管总局指导和地方党委政府领导下,通过定政策、强监管、提标准、优服务、育品牌等系列举措,扎实有序推动食品小作坊提质升级、规范发展,激活食品小作坊发展内生动力,让“小作坊”迸出大能量、托起“大民生”。本报特刊登部分省级市场监管部门工作经验,以资交流借鉴。

内蒙古:多措并举推进综合监管

2022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管局以小作坊园区建设为主抓手,凝聚自治区各级政府及市场监管部门、小作坊业主、社会公众等多方力量,以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为主线,不断探索监管方式,加强风险管控能力,深入推进小作坊综合监管见成效。

率先垂范,深入贯彻落实党政同责。内蒙古把提升民族传统奶制品标准化水平,提高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发展质量,让人民群众吃上优质民族传统奶制品作为政府“一把手”工程。精心组织召开现场会,通过“解剖麻雀”,总结交流小作坊监管经验,推进食品安全监管领域风险管控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小作坊园区建设,截至目前,内蒙古有小作坊园区65家。内蒙古坚持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和监管服务并重,扶持引导小作坊入驻园区,改进生产加工条件,鼓励扶持小作坊提档升级,培育“精特美”优质地方特色食品品牌。

建章立制,加强指导小作坊监管服务。出台《内蒙古自治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等,认真做好小作坊监管法规、规章和制度梳理、制修订、转化工作,确保小作坊监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强化监管,助推小作坊规范发展。坚持“属地管理、责任到人”原则,完善监管档案,实施动态管理,截至目前,内蒙古共有小作坊16745家,建档率和登记率持续保持100%。积极组织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加大对原料、生产加工场所卫生条件、生产过程控制不严等问题的查处力度,督促和规范小作坊生产加工行为,充分利用平台功能实现线上线下协同监管,提升市场监管能效。

精准帮扶,服务发展,助推小作坊行业质量提升。印发《食品生产环节“千企万坊”帮扶行动方案》,对小作坊进行风险隐患排查、生存现状调研和现场指导培训,引导小作坊安全发展、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积极构建新时期服务型食品生产安全监管创新体系。

同时,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创新开展园区建设标准化管理示范项目,开展小作坊园区建设、管理、服务和评价等方面的标准化研究,构建结构合理、科学规范的系列标准,全面完善小作坊园区建设、管理和评价制度,充分发挥内蒙古食品产业特色,针对特定产品制定相应生产规范及卫生规范,引导小作坊向规范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广西:“三管齐下”开展小油坊综合治理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管部门创新“品种监管+风险监管+智慧监管”模式,“三管齐下”开展小油坊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该区小作坊花生油黄曲霉毒素B1监督抽检不合格率从2018年26.85%大幅下降至2022年的2.89%。2022年专项评价性抽检合格率达97.65%,创历史新高。

深化风险监管,努力构建多元化监管体系。广西市场监管部门将小作坊花生油列为六类高风险食品之一,出台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实现风险防控标准化。按照高风险食品建立“一品一策”食品生产安全风险清单,实现风险监管清单化。试行小油坊风险、信用等级管理,实现风险评定等级化。

强化过程监管,切实督促落实主体责任。广西成立“品种监管”办公室,强化小作坊登记管理。建立网格化监管责任图,划片、分区,定人、定责。开展全覆盖监督检查,组织职业检查员开展飞行检查。创新多批次抽检不合格小油坊“从严监管”联合机制,开展“逢十”专项执法行动,实现网格化、全覆盖、全链条监管。

突出问题导向,有效实施靶向抽检。广西市场监管部门通过紧盯重点、加大跟踪抽检及实施招标条件,充分发挥监督抽检作用。近两年小作坊花生油监督抽检样品量达13651批次,较前两年增长204.78%。

加强结果验证,创新开展专项评价性抽检。广西市场监管部门创新开展小作坊花生油专项评价性抽检,采取“随机制+哨点制”相结合的方式,科学评价小作坊花生油总体质量安全状况和专项整治工作成效。近两年专项评价性抽检小作坊花生油合格率上升至97.65%,整治工作成效非常明显。

发挥技术支撑,率先建立“互联网+”智慧监管机制。广西市场监管部门创新“互联网+监管”机制建设,安排小油坊专项监管资金近600万元,全区推广小油坊“互联网+”智慧监管,实现智能化监管。

抓好评议考核,全面压实监管责任。广西市场监管部门将小作坊花生油专项评价性抽检合格率纳入年度食品安全评议考核指标体系,倒逼各设区市巩固提升小作坊花生油整治成效。

下一步,广西将深入贯彻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持续加强小作坊花生油质量安全监管和“互联网+监管”机制建设,强化抽检监测和风险预警交流,督促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实现小油坊生产行为规范、卫生状况良好、食品安全可控。

浙江:全面推动食品小作坊行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浙江省市场监管局认真贯彻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全面落实市场监管总局和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食品安全工作决策部署,统筹深化改革、安全监管和服务发展主责主线,探索构建具有浙江特色的食品小作坊现代化治理路径,取得明显成效。

坚持目标引领,强化高起点政策支持。浙江加强统筹谋划、高位引领,围绕“买得放心、吃得安全、食得健康、评得满意”工作目标,推动食品小作坊产业融入“国之大者”“省之大计”,实现转型升级。该省食品小作坊治理工作成功纳入市场监管总局支持浙江改革试点、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试点以及2023年度浙江省政府民生实事,大力推动全省各市、县政府出台扶持发展特色食品产业政策措施,激活食品小作坊高质量发展动力。

坚持责任引领,筑牢高标准安全基础。浙江认真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全面夯实监管责任与属地责任。全量建立包保关系,推动监管责任、属地责任、主体责任有机统一。全时开展数字履责,上线食品安全数字化履责平台。全面开展晾晒考核,确保包保责任落到实处。目前,浙江1.45万家食品小作坊均实现数字管理、包保建立、定期督导三个100%。

坚持法制引领,构建高水平法治保障。浙江积极营造食品小作坊规范发展法治环境。加强制度保障,完善食品小作坊监管制度,加强多跨协同。强化标准支撑,出台省级食品小作坊通用卫生规范。细化操作指引,实施关键控制点(CCP)管理,提升小作坊食品质量安全水平。

坚持改革引领,形成高效能治理成果。浙江实施食品小作坊“五化”综合治理改革,推动食品小作坊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行标准化管理,出台小作坊5S现场管理规范,该省3375家小作坊实现加工现场标准化管理。推广无感化监管,实施实时化阳光监管,打造“明白、放心、安心”生产场景。创新数字化追溯,上线“食品小作坊数字化监管应用”,构建“源头可查、去向可溯、责任可究”的数字化追溯链条,上链小作坊2484家,赋码食品2663种。建成食品小作坊集聚区20个,引入小作坊300余家,年产值4.3亿元。凝聚文旅化特色,推动产文旅深度融合,培育500家文旅化食品小作坊。

坚持服务引领,打造高能级发展平台。浙江聚合市场监管职能,多维赋能食品小作坊精彩蝶变。简化准入手续,实施准入“证照合一”、全程电子办理,提升审批效率。赋能品牌建设,培育省级名特优食品作坊2875家,助力打造“南山索面”等一批区域特色“金字招牌”。助推转型升级,对接金融机构等,为食品小作坊在小额授信贷款、销售渠道拓展等方面提供有效助力。

江西:管建并重推动“四化”发展

近年来,江西省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作坊主责、社会共治”的总体思路,以“四个最严”为根本遵循,以示范创建为抓手,坚持管建并重,优化发展环境,推动食品小作坊监管迈上法治化、集约化、规范化、便民化发展道路。

破无序之困,小作坊步入法治化轨道。2016年12月1日,《江西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小摊贩管理条例》出台,填补了该省食品小作坊依法治理的空白,标志着对该省食品小作坊的监管步入法治化轨道,江西各地开展拉网式摸排,逐户建档登记食品小作坊11997家。

解发展之难,小作坊实现集约化提升。2019年1月3日,江西在全国率先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实施《江西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三年提升计划》,按照“清理整治一批、规范发展一批、转型升级一批”的总体思路,对食品小作坊实行综合治理。2020至2022年,江西省省级财政累计安排专项资金632万元,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建成的集中加工区和验收通过的食品小作坊示范单位给予经费扶持。

强监管之责,小作坊实现规范化发展。江西省市场监管局发布《江西省食品小作坊禁止生产加工目录》,将食用植物调和油、食盐等高风险品种纳入负面清单。综合运用日常检查、飞行检查、交叉检查等方式,督促食品小作坊严格原料采购管理,规范生产加工行为。2019年以来,全省共检查食品小作坊6.45万家次,立案查处1335起。针对白酒小作坊非法勾兑和分装、山茶油作坊掺杂使假等突出问题,开展集中治理,会同环保、公安、林业等部门开展联合行动,共取缔食品小作坊169家,有力推动小作坊食品市场秩序好转。

行服务之实,小作坊监管走向便民化。江西省市场监管部门开发上线食品小作坊登记系统,小作坊业主不用出门,就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申请登记。2020年起推进“一照含证”改革,食品小作坊登记证和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可以同时申请、一次办结。

聚社会之力,推进小作坊食品优质化。江西省各地先后举办食品小作坊培训班600余期,培训从业人员2.8万人次。鼓励引导传统食品小作坊积极申报非遗项目,该省共有60多项食品纳入非遗项目,有13项食品纳入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传承了地方特色饮食文化。

在一系列举措推动下,江西食品小作坊从“脏差乱”走向“精特美”,从“家庭化”走向“规模化”,从“分散型”走向“集聚型”,小作坊实现大变身。截至2022年年底,江西省初步建设25个集中加工区、1000家示范单位,151家小作坊升级成企业,带动就业2万人,不仅为食品安全筑起了坚实的防火墙,更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广西打造特色鲜明、势头强劲、体系健全的现代特色产业

推动柳州螺蛳粉产业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考察时强调,要把住质量安全关,推进标准化、品牌化。广西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力以赴将柳州螺蛳粉产业打造成为地方特色鲜明、发展势头强劲、产业体系健全的现代特色产业。2022年,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销售收入突破6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9.8%,其中预包装柳州螺蛳粉销售收入达182亿元。

建立标准体系,规范产业发展。广西通过建立健全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标准体系,确保柳州螺蛳粉品质特色有标可依、有标可循。柳州市委、市政府专门出台《关于推动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全面建成涵盖全产业链6个子体系564项标准的标准体系。培育国家级消费品标准化试点、AA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成立广西柳州螺蛳粉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创办柳州工学院标准化学院,提供标准技术支撑。

严格质量监管,杜绝产业风险。广西坚持全产业链过程严管,把好柳州螺蛳粉质量安全关。打造柳州螺蛳粉产业质量服务“一站式”平台“NQI+”协同模式,仅用5年时间,助力柳州螺蛳粉产业从5亿元产值跃上百亿级台阶,达到105.6亿元;修订《柳州螺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提升准入门槛;建立全产业链质量溯源体系,强化抽检监测,主动化解风险;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守查保”行动、“铁拳”行动、“昆仑2022”行动,严惩重处柳州螺蛳粉违法行为;成立广西柳州螺蛳粉质量检验中心,共建“柳州螺蛳粉质量安全联合实验室”,全面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发布实施《柳州螺蛳粉产业发展条例》,用法治化手段全方位推动产业发展。开展对螺蛳粉潜在风险的专项筛查研究,着力防范系统性、行业性风险。

强化品牌建设,构筑产业高地。广西持续推动柳州螺蛳粉品牌化建设,形成整体产业品牌高地。一是树品牌。2022年“柳州螺蛳粉”位列地理标志公用品牌榜单31位,品牌价值超百亿元。入选2022年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筹建名单。拥有自主知名品牌超300个。开展商标国际注册,柳州螺蛳粉在23个国家和地区获得保护。推动产业高端优质认证,22家螺蛳粉企业获得香港“优质正印”等高端品质认证证书。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截至2022年年底,螺蛳粉产业有效专利共260件。二是拓品牌。建立多元、长效、立体的柳州螺蛳粉品牌宣传推介体系。深度挖掘柳州螺蛳粉的历史文化渊源和背后的故事,深化“柳州螺蛳粉+文旅”融合。三是护品牌。严厉打击“柳州螺蛳粉”地理标志商标侵权行为,主动回应柳州螺蛳粉相关的投诉举报,妥善处置柳州螺蛳粉相关舆情,强化柳州螺蛳粉广告监测,依法维护柳州螺蛳粉良好形象。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筑防线 守底线 拉高线——全国市场 ...

  • 为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提供计量 ...

  • 广西防城港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开展形式 ...

  • 湖北省竹山县市场监管局开展“世界计 ...

  • 发挥计量支撑作用 赋能高质量发展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