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市场监管>>标准天地>>

防灾减灾 防患未然——标准助力防范灾害风险护航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之一

2023-05-12 11:52:01 中国质量报

防灾减灾 防患未然

——标准助力防范灾害风险护航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之一

开栏的话

今年的5月12日是我国第1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防范灾害风险 ,护航高质量发展 ”。本 报 特 推 出“标准助力防范灾害风险护航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以标准的视角宣传报道防灾减灾工作,呼吁全社会共同防范灾害风险,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 本报记者 徐建华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08年5月12日,一场有着巨大破坏力的地震在四川汶川发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进一步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推动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水平,经国务院批准,从2009年开始,每年的5月12日被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2022年,我国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1.12亿人次受灾,因灾死亡失踪554人,紧急转移安置242.8万人次;倒塌房屋4.7万间,不同程度损坏79.6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12071.6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386.5亿元。

宁愿十防九空,不可一日无防。“应急管理与减灾救灾标准化工作,是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是新时期应急管理工作的基础性、保障性工作。”全国应急管理与减灾救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307)委员、秘书处秘书,国家减灾中心研究员陈厦接受中国质量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我国在地震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森林草原灾害、海洋灾害、农业灾害等领域,出台了一系列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初步形成了覆盖面广泛的标准体系。

预防灾害风险须臾不能放松

防范灾害风险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其中标准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经国家标准委批准,全国应急管理与减灾救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2022年1月成立。其前身是2007年经国家标准委批复成立的全国减灾救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标委会的成立有助于优化整合分散的标准体系并形成合力,为全面履行自然灾害全灾种应急职责提供标准化技术保障。同时,通过标准化机制与流程重塑,对可能涉及的应急管理标准化共性问题,特别是在应急装备、应急信息化等方面,实现管理、技术、方法要求有效统一,有助于发挥标准化在防灾减灾救灾与风险管控、隐患治理、预案编制、应急演练、监测预警、现场处置、救援装备和信息化、灾害救济、灾后重建等方面的协同性,为构建权威高效的应急体系提供技术支撑。”陈厦说。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应急管理与减灾救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管理的标准中,已发布实施国家标准27项,行业标准44项。

“标准是构成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应急管理与减灾救灾标准化是国家标准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应急管理与减灾救灾标准化建设是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战略的迫切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陈厦看来,应急管理与减灾救灾标准化是提升国家风险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应对灾害挑战的战略性举措,也是提高群众减灾救灾意识、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减灾救灾的重要措施和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内容。

标准体系仍需不断完善

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灾害风险有不断增大的趋势,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危害及影响更加复杂和深远。“不断强化标准化工作,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与减灾救灾标准体系,是我们消除压力、应对挑战的战略性措施之一。”陈厦指出,当前和今后的一段时间,我国减灾救灾标准化工作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也面临一些问题,如现行标准的类型和数量不能满足新时代应急管理与减灾救灾事业发展的需要;标准宣传、实施效果有待提高;一些标准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不强;标准化专业人才比较紧缺;标准化工作的经费投入不足等。

为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十四五”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标准体系建设规划》《“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十四五”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和《“十四五”应急管理标准化发展计划》相关要求,构建减灾救灾与综合性应急管理标准体系十分必要。依据《“十四五”应急管理标准化发展计划》中“应急管理标准体系框架图”,“减灾救灾与综合性应急管理标准体系框架”由9个子体系构成,分别为:基础通用标准子体系、风险监测和管控标准子体系、水旱灾害应急标准子体系、地震灾害应急救援标准子体系、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标准子体系、应急装备标准子体系、应急管理信息化标准子体系、救灾和物资标准子体系和综合性应急管理标准子体系。

根据SAC/TC 307的计划和安排,我国防灾减灾标准体系的构建将遵循坚持突出重点和综合管理相统一、整体性与可分解性相统一、借鉴与发展相统一、简明清晰与可操作性相统一的基本原则。“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振奋精神,力争经过5—10年的努力,建设重点突出、科学合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互协调,基础标准、方法标准、服务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相配套,与国际相关标准体系基本接轨,能有效支撑应急管理与减灾救灾事业发展的标准体系。”陈厦说道。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守正创新深入推进质量强市建设 真抓 ...

  • 广西打造特色“一站式”质量服务体系 ...

  • 少数人、少数车的荣耀 仰望U8登顶 ...

  • 江苏连云港港抓住国产汽车“出海”契 ...

  • 山东省宁阳县市场监管局对辖区内商超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