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监管“跑”在风险前面
——湖北武汉市食品安全智慧监管采访札记
□ 邓 立 本报记者 张 华
虎年仲冬,一个特大喜讯的传来,为江城武汉增添了一抹亮色和久违的喜庆。
2022年11月,经国务院食安委批准,国务院食安办正式命名29个城市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湖北省武汉市位列其中。据悉,这是继2017年之后,武汉市再次获得这一“殊荣”。
九省通衢,商贾云集,常住人口1200万的大武汉,何以两度摘得全国食品安全治理领域的皇冠?
连日来,记者穿行于武汉三镇的生鲜超市、农贸市场、中小学校、餐饮酒店,实地探访武汉成功的秘诀,发现从农产品的“前世今生”可追溯、农贸市场菜蔬的快速检测,到中小学校、幼儿园的“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监管已成为政府监管、企业自律、社会监督的有效载体被广泛推广应用,为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让广大人民群众吃得更加放心、安心、舒心。
追到底:追溯平台源头保安全
武汉白沙洲农副产品大市场(以下简称白沙洲大市场),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农业部定点市场,共有1300多个批发户,其中,蔬菜经营户500余户,已形成蔬菜、水产、海鲜、粮油等交易区域,市场交易总量达50亿公斤,销售总额突破150亿元,武汉及周边地区近70%的蔬菜供给都依托于该市场。
安达商行负责人安义明告诉记者,每天从白沙洲大市场批发出去的蔬菜约有4300多吨,每批次产品均附有“合格证+追溯码”,农产品带证上市,从源头保障了食品质量安全。
中百市集水果湖店是武昌区水果湖一带居民买菜的首选。住在附近的王女士几乎天天来这里买菜,她说最让她放心的是,一扫码,蔬菜的产地来源、生长周期、农药化肥使用情况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武汉绿蔬园蔬菜专业合作社是武汉市政府菜篮子工程实施单位,也是首批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企业。记者点击进入追溯系统,种植区内所有农产品的生产过程记录、农业投入品采购及库存信息等内容一目了然,合作社内每个蔬菜品种,从播种到施肥、用药、生长周期、采摘、检测等,全程信息可追溯。得益于此,武汉绿蔬园蔬菜专业合作社成为了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多所大专院校食堂的“御用供应商”。
武汉市农委质安处负责人余东升说,以前,消费者购买农产品,无法准确获知其质量安全信息。2018年9月,武汉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正式上线后,做到了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责任可追究。检测合格的农产品将生成“武汉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码”随货同行,上市销售。消费者用手机扫描二维码,该产品是谁生产、何时采收、谁检测合格的等信息一应俱全。
据了解,目前,武汉市已有73家监管站、270家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纳入追溯系统,全年农产品追溯平台上传追溯数据信息37.78万条,总共汇总农产品生产记录111604条、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记录381662条,生产记录、检测记录等全程可追溯,年均检测合格率达99.9%。
快速检:让监管“跑”在食安最前线
2022年12月9日11时许,记者来到汉阳区龙阳世纪生鲜市场。
“这个市场营业面积达2700平方米,有69个商户,是汉阳区最繁荣的市场之一。”龙阳世纪生鲜市场负责人杨玛丽介绍道。
在市场外记者看到,戴着口罩前来买菜的市民络绎不绝。市场内,人头攒动,交易秩序井然。
“这个市场建了快检室,检测结果每天在显示屏上进行公示,我们对这里蔬菜的质量很放心。”正在买大白菜的阎大妈对记者说。
快检员傅维佳告诉记者,智能快检室配备了一体化便携式集成食品快速检测仪、农残检测仪、拉曼光谱检测仪等先进设备,可检测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等250多项指标,他每天最少要抽检2家商户的15个批次产品。
市场入口处,食品安全公示屏正在滚动播放“今日检测数据”,包括商品名、商户名、档位号、快检项、快检结果、快检员、快检日期等信息。“今天快检批次15,今天合格批次15,今天合格率100%。累计快检批次11821,累计合格批次11797,累计合格率99%。”显示屏下方,还同步播放着当天的和历史的检测数据。
“2020年8月以来,我们抓住全市农贸市场改造升级的机会,将建设快检室列入市场改造验收的硬指标提出明确要求,陆续在24个农贸市场建起智能快检室,初步实现了全区农贸市场快检全覆盖。”汉阳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陈健说,快检室每天早上7时20分开检,检测不少于15个批次。3年来累计快检样品近20万批次,涉及农药残留、非法添加等50多个主要风险检测项目,有效防止了不合格农产品进市场、上餐桌。
食安康(湖北)科技有限公司是汉阳区农贸市场智能快检室项目的中标承建方。据公司总经理陈旭光介绍,他们还帮助汉阳区建起了食品安全大数据风险防控平台,监管人员足不出户,就可实时掌握辖区食品安全动态情况,让监管“跑”在风险前面,做到定点清除隐患,靶向防控风险。
汉阳区只是武汉市全面推进智能快检工作、创新食品安全监管的一个缩影。
目前,武汉市已打造出农业部门产地准出、批发市场市场准入、零售市场查验快检的“三级体系”,推动全市963家食用农产品经营企业建设“六有”(有场所、有制度、有人员、有显示屏、有记录、有智能设备)标准快检室,基本上实现了品种三天一次检测全覆盖。
据悉,截至2022年10月底,武汉市批发市场、生鲜连锁超市、生鲜电商、大型商超总仓快检覆盖率100%,其中,每个农贸市场日开展快检15批次,全市日均快检超过5000批次,累计开展快检132.2万批次,合格率稳定在99.8%以上,实现了快检信息上传率、快检结果公示率和不合格产品处置率3个100%。
亮出来:明厨亮灶让学生吃得更安心
据武汉市餐饮协会介绍,目前,武汉市共有食品生产经营持证主体13.6万余户,其中,餐饮单位7万余户,餐饮业年均销售额达360亿元,综合实力全国排名第七位。
“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点,尤其是学校食品安全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如何保障广大中小学校、幼儿园学生的餐饮安全,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一道必答题。”武汉市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说,为答好这道必答题,该市以推进餐饮业明厨亮灶建设为突破口,相继印发《武汉市餐饮服务单位“互联网+明厨亮灶”工作指导意见》《武汉市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标准》,突出推进中小学校、幼儿园“透明厨房”建设,压实“两个责任”。
“幼儿园共有8个班,236个孩子进餐,主要供应早餐和午餐。”汉阳区晨光二幼儿园国博园区党支部书记熊莉对记者说,“互联网+明厨亮灶”建成后,食堂后厨从食材采购、贮存、加工、切配、烹调,到备餐、供餐等场景一览无余,并通过互联网上传到智慧食安平台上,学校、家长、市场监管人员都能远程监控,孩子们吃得更加安心了。
陈健说,像晨光二幼儿园这样的“互联网+明厨亮灶”,汉阳区已在69所公办学校、3家送餐单位推广建设,学校餐饮安全监管初步实现了信息化、数字化,执法人员坐在办公室里,就可以通过远程直观地看到各个餐饮后厨的环境卫生是否符合规范,疫情防控是否达到要求等。
记者登录汉阳区智慧食安平台,幼儿园食堂后厨烹饪间、洗消间、切配间、存储间等的实时画面立即呈现在眼前,后厨工作人员是否戴帽子口罩、穿工作服等,也看得一清二楚。
洪山区第二小学惠童餐厅占地面积超600平方米,为打造“透明厨房”,食堂后厨安装了16个监控摄像头,后厨操作完全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不留任何死角。
2021年,武汉市政府将中小学校、幼儿园“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列入“我为群众办实事”民生项目,开始全面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统一打造“一个平台、三个端口”(互联网+明厨亮灶”管理平台、学校管理端、市场监管端、公众端),教育、市场监管部门和学校、家委会通过App客户端,可实时观看学校食堂后厨情况。
截至2022年10月底,武汉市共有2990所中小学校完成“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完成率100%,校外供餐单位“互联网+明厨亮灶”实现全覆盖,学校食堂量化分级100%达到良好以上,优秀占比不断提高。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