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市场监管>>标准天地>>

长三角预制菜团体标准发布,保障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2022-11-26 18:51:16 上海市消保委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舌尖上的消费及安全”一直是消费者关注的话题,预制菜这一新兴产业亦不例外。长三角消保委联盟以“消费者心为己心”,坚持把消费者关心的“关键小事”转化为消费维权工作的“头等大事”,以长三角区域内预制菜市场发展状况为依托,联合长三角三省一市餐饮行业协会、部分预制菜龙头企业共同起草了《长三角预制菜点质量及服务评价规范》,在预制菜产业发展如火如荼的当下,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抓标准立规范,适逢其时回应各方关切,力求以高标准市场建设,引领长三角地区高品质预制菜发展。


预制菜产业问题较多,健全标准体系势在必行

预制菜,从字面上理解,是指经过预加工、预包装的成品或半成品菜肴,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消费产品已“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消费者餐桌上的新宠。这一产业的兴起,一方面迎合了消费者对“懒人经济”追捧,另一方面也是餐饮企业在疫情常态化情况下积极开辟新产业、寻求新赛道的重要举措。据相关资料统计,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的预制菜产业发展水平均排在全国前列,长三角地区已形成规模性预制菜发展市场和产业优势。然而,预制菜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标准体系不健全,行业市场规范不统一等原因,预制菜市场鱼龙混杂不可避免,也影响了消费者对预制菜的认知、评价和选择。今年2月18日,江苏省消保委根据前期省内预制菜市场消费调查情况,发布了调查报告,报告指出当前省内预制菜产业主要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预制菜食品安全不尽如人意,部分消费者反映预制菜存在菜品变质腐败、食材不新鲜及过期现象;

二是预制菜口味有待提升,未达到消费者预期;

三是预制菜品标识信息标注不全,无法保障消费者知情需要;

四是预制菜种类形式单一,难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选择需求;

五是线上为消费者主要购买渠道,但物流配送慢、提货问题多等影响消费者购买体验。

种种问题表明预制菜行业若想做大做强,必须制定和完善相关标准。只有制定标准,企业方可根据消费者画像、产品定位等开发产品、拓展市场;只有制定标准,才能防止出现企业参差不齐、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

长三角消保委联盟及餐饮行业协会回应各方关切,适时出台团体标准

针对消费者关注的热点和调查发现的问题,该团体标准从原材料、加工、包装、标签标识、贮存配送、还原度以及食品安全指标等多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并结合长三角预制菜市场实际情况加入了四个新的亮点。

一是从消费者权益保护角度出发,进一步健全纠纷解决机制。该标准既要求经营者加强自律,畅通沟通渠道,跟踪用户诉求,健全消费纠纷解决机制及消费者评价机制,建立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又鼓励经营者接受他律,自觉接受社会各界和广大消费者的监督,积极配合行政监管部门和消费者组织开展工作。

二是从环保角度出发,鼓励倡导包装绿色简约。该标准除了要求菜点包装材料和容器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外,还对单件和整体包装进行分情况讨论,如单件包装应封口严密、无破损,包装箱应牢固完整、不易散包,且积极响应国家关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政策要求,鼓励使用环保可降解的包装材料。

三是从保障知情权角度出发,对标签规范予以明确。该标准要求预制菜企业应在醒目位置标明产品名称、制作加工信息、食用方法、贮存方法、保质期及最佳品尝期、净含量及食材信息,确保消费者能够对其所购入的预制菜品基本信息有概括了解。

四是从运输安全保障出发,对预制菜品贮存、配送提出合理要求。贮存方面,该标准明确了冷冻、冷藏及常温预制菜点的贮存、运输温度区间,并要求企业依照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对临近保质期或者超过保质期的产品及时清理,避免流入市场;配送方面,除了对配送人员健康卫生、配送箱(包)等工具清洁消毒等提出要求外,还要求对直接入口、非直接入口、低温保存、热食配送的预制菜品,在配送过程中合理分隔,配送温度及配送时间均应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下一步工作计划

《长三角预制菜点质量及服务评价规范》这一团体标准的发布,有助于指导长三角区域内相关企业预制菜点制作加工,做到质量及服务评价有规可依,通过强化标准引领,推动预制菜产业安全、可持续发展,进而保障行业发展行稳致远。后续长三角消保委联盟也将持续关注预制菜品消费问题,做好该团体标准的宣贯推广工作,鼓励更多企业加入团体标准,引导长三角区域内预制菜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同时,长三角消保委联盟还将根据标准实施情况,对标准不断细化完善,确保标准更好地服务于预制菜企业经营和产业发展需要,并适时视情将团体标准上升为地方标准,进一步守护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责任编辑:闫冬)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4+合作模式”为惠水产业高质量发 ...

  • 莱芜黑猪科创团队服务钢城区省级现代 ...

  • 安徽省淮北市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开发高 ...

  • 四川省射洪市沱牌镇推行“订单种植” ...

  • 海南省屯昌县枫木镇大力发展枫木苦瓜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