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近年来,青海省市场监管系统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以“不见面审批”流程再造为契机,充分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创新推进行政审批“四个一”,即:一盘棋、一张网、一个主体库、一体化,在全国率先开展市场监管行政许可业务一体化审批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实现行政审批业务“应上尽上、一网通办”,为企业提供便利服务,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构建行政审批全省“一盘棋”。“十四五”期间,互联网已然成为赋能赋智社会发展的新动能。青海省市场监管局要求全省市场监管领域必须主动回应人民群众期待和需求,围绕“放管服”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化服务,实现网络数据“跑”起来、事件办理“动”起来、群众内心“暖”起来,让更多群众分享高质量发展成果、共享高品质幸福生活。为此,青海省市场监管局围绕机构改革后复杂的行政审批业务,在充分调研、完善方案的基础上,谋划建设全省市场监管行政审批系统,系统运行近一年来,许可业务办件量突破4万件。系统涵盖食品、医疗器械、药品、特种设备、广告等60余项行政审批业务,有效规避了山高路远、技术差异大等问题。同时,打破了按部门梳理审批事项的常规做法,改变过去的“串联”审批模式,实施“一窗受理、并联审批”;打破了原有各部门业务系统分散独立的状况,“一网、一窗、一次办”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全面运行,并通过省、市(州)、县(区)、乡事权划分,逐级实现“行政审批”动态调整。
二是简化许可办理,织密行政审批全省“一张网”。精简许可提交材料、简化许可办理环节、创新开办闭环模式,通过统一标准、分级受理以及利用信息化流程再造优化许可办理环节,整合各类许可业务中间过程。特别是在串联审批改为并联审批后,改变了传统线下业务办理模式,探索出了新型高效的线上办理新路子。同时,系统还完成了与省政务服务监管局、省电子政务办、省信息中心之间的横向数据共享,压缩了各个环节的办理时间,实现了“不见面、零跑腿、无纸化、快审批”的全程网上办,已办结的4万件行政许可审批,不仅是对审批效率、审批质量、审批尺度的科学把控,更是无差别便民服务、贴心服务的真实写照。
三是实现数据共享,打造行政审批全省“一个主体库”。“一个主体库”对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多证合一”提供了技术保障和关联架构,达到了数据共享、智慧动态监管的效果。同时,充分发挥大数据优势,整合各类企业基础数据,完成“主体库”数据共享复用,减少不同领域材料的重复提交。“一个主体库”支撑实现“空间可视化、数据集成化、任务精细化、信用分类化、智能预警化”,以“微服务”架构生成相关业务表单,保证申请人所提交数据的规范准确。特别是,“微服务”架构建设开发的行政审批系统,其灵活性、适应性、可操作性及系统升级扩容,符合行政审批改革发展的需要,经省科技厅组织专家评审,该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应用该技术已逐步实现许可业务“跨省通办”。目前9类许可业务实现“跨省通办”,无需现场提交材料办理,企业只需通过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实现许可业务跨省办理并实现“兰西城市群‘甘青一体化平台’数据共享”。
四是创新政务服务方式,推进行政审批全省“一体化”。“行政许可业务一体化审批系统”将政务服务和信息化技术作为有效结合点,实现“数据跑得快,服务见高效”,以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服务、流程交互为核心,有效解决了数据“拥”而难“用”、平台“统”而不“通”、资源“汇”而不“会”的难题;以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提升行政审批效率为基础,实现了省、市(州)、县(区)、乡四级联动,覆盖了全省53万余户市场主体及120万从业人员。行政许可“一体化”审批平台的建设,为商事制度改革协同推进提供了有力的信息化支撑,其建设成果紧紧围绕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化妆品、计量、医疗器械等民生领域安全,以及知识产权、价格监管等方面,为人民群众实现高品质生活提供了信息化保障。
(供稿:青海省市场监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