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法律法规 提高监管效率 保护合法权益
——河南省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
□ 申鸿杰
近年来,随着消费市场的不断拓展和新兴消费模式的涌现,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不断面临新挑战,也不断迎来新机遇。本文尝试分析河南省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当前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法规制度,提出相应的策略与建议。
一、当前消费者权益保护领域的热点问题
(一)网络直播带货消费纠纷
随着网络直播兴起,直播带货成为一种全新经营模式,然而,网络直播带货消费纠纷也随之而来。一些主播为了吸引流量赚取佣金,夸大产品功效、虚假宣传甚至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往往难辨真伪,导致权益受损。
网络直播带货消费纠纷的根源在于信息不对称和监管缺失。一方面,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难以了解产品的真实情况,容易被主播的夸大宣传误导;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对网络直播带货的监管力度不足,导致一些违法违规行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打击。
(二)预付式消费陷阱
近年来,预付式消费越来越普遍,但其中也隐藏着不少消费陷阱。一些商家通过推出优惠的预付卡套餐吸引消费者购买,但对消费者使用却设置诸多限制条件,消费者也经常遇到服务质量问题。当消费者要求退卡时,商家往往以各种理由拒绝退款。
预付式消费存在陷阱的根源在于商家追求短期利益,诚信经营理念缺失。为了吸引消费者购买预付卡套餐,商家往往夸大优惠或隐瞒限制条件,当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又缺乏解决问题的诚意。
(三)旅游领域消费套路
旅游消费是消费者投诉较多的领域之一。一些旅行社在宣传时承诺提供高品质的旅游服务,但在实际旅游过程中却存在诸多问题,如导游服务态度恶劣、景点安排不合理、强制购物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消费者的旅游体验,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旅游消费投诉频发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部分旅行社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采取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如虚假宣传、低价揽客等;二是相关监管部门对旅游市场的监管力度不足,导致一些违法违规行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打击。
二、河南省消费者权益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河南省政府高度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方面,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为消费者营造安全放心的购物环境;另一方面,不断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体系,对《河南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等进行修订,为消费者维权提供法律依据。同时,积极开展消费维权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和能力。
然而,从现实情况看,河南省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随着新兴消费形式不断出现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现有的法规体系在某些方面已显滞后,无法全面覆盖这些新领域,导致消费者在权益受损后进行维权时难以找到明确的法律依据。同时,监管部门的监管有待加强,执法效率有待提高。
总之,河南省在消费者权益保护领域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如因存在法律空白及监管不到位,导致消费者在遭遇侵权时难以找到明确的法律依据,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商家诚信缺失,使得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难以辨别真伪;消费者维权成本高,导致一些消费者维权积极性不高;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和能力不足,使得一些消费者在遭遇侵权时不知道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等。
三、应对策略与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应对策略与建议:
一是加强法律研究和建章立制工作,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及时填补新兴消费领域的法律空白,为消费者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二是加强监管,提高执法效率,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提高监管精准度,及时发现并打击违法经营行为。
三是加大对消费者教育引导力度,通过举办讲座、研讨会等活动向消费者普及消费知识和维权技巧,提高其风险防范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四是优化维权流程,降低维权成本,让消费者能够主动维权,并在自身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能够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五是强化企业自律,引导企业树立诚信经营的理念,同时建立健全信用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推动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
(作者单位:河南省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