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四版>>

仅靠噱头营销终究难以走远

2024-07-02 13:55:40 中国质量报

□ 岳 倩

有些乳胶床垫使用不到20天就掉渣;有些靠染色给乳胶床品制造“负离子”“石墨烯”“薰衣草”等噱头,实际根本没有特殊功效;通过调整乳胶枕密度和尺寸降低成本,枕头看着大实际没有支撑力……近日,某电视台曝光乳胶床品存在虚假宣传、质量不过关、偷工减料等问题,引起关注。

近几年,乳胶枕和乳胶床垫以“天然安全、高弹性、耐压缩、承载性好和舒适耐久”“泰国进口”等为卖点,呈现出市场供需两旺的势头。智研咨询特发布的《2024—2030年中国乳胶床垫行业投资潜力研究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显示,中国乳胶床垫行业市场规模从2013年的47.8亿元上涨至2022年的90.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7.3%,增速可观。

但是,从媒体报道来看,部分厂家、商家对乳胶床品的宣传与消费者的亲身体验之间,存在不小差距。明明是为了追求健康舒适花高价购买的乳胶床品,使用中却出现“味道刺鼻”“床垫粉化”等问题,不仅给消费者带来许多麻烦,甚至可能因其中含有有害物质引发健康问题。如此货不对板,消费者的不满可想而知。也正因此,针对相关产品的投诉越来越多。

消费者体验更好的产品,厂家、商家获得更多利润,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市场上部分商家售卖假冒伪劣产品、进行虚假宣传等行为,让乳胶产品沦为噱头,很有可能把好事办成了坏事。假冒伪劣产品的存在,容易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风气,让正规的生产商和经销商难以维系产品品质和正常的产品价格。个别地区、个别商家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利益,损害的不仅是正常的市场秩序,整个行业的声誉也都受到损害。

枕头、床垫等寝室用品密切接触消费者身体,关乎消费者权益,市场上暴露出来的乱象,亟待有关方面采取行动依法整治。

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产品的监管。一方面,要依据广告法查处虚假宣传问题,也要依据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严肃查处违法问题。在电视台乳胶床品问题节目播出当晚,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就赶赴相关企业开展现场调查,并发布通报称,经初步调查,发现相关企业涉嫌虚假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已采取固证、查封等措施,并依法予以立案调查。这是及时的,也是必要的。只有加强对生产源头的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才能够真正地净化市场。另一方面,要结合乳胶产品的销售特点,有的放矢地强化流通销售环节的监管。媒体报道显示,乳胶枕等产品主要通过两个渠道销售:一是网上销售,即在电商平台和直播间销售;二是在旅游景区购物店销售。市场监管部门可以将这些场所列为重点监管领域。

此外,电商平台和直播平台应加强对乳胶产品的销售管理,落实主体责任,维护消费者权益。消费者也应树立理性购物意识。比如,石墨烯价格昂贵,售价20多元的产品,根本不可能真的加入石墨烯。再比如,“三无”产品质量无法保障,不能一味图便宜。当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辨别能力提高了,商家虚假宣传等花招的生存空间必将缩小。

行业企业更应明白,营销要建立在实实在在的产品质量上,仅靠噱头吸引眼球是不能实现长久发展的。在提高产品质量上稳扎稳打,提供物有所值的产品,才能走得更远。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莳伊)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上汽通用汽车RoboTest无人化 ...

  • 探营梅赛德斯-奔驰:服务用心 不厌 ...

  • 界面革命:长城汽车以美观和功能性重 ...

  • 大马力与低油耗如何兼得?且看福特蒙 ...

  • 不负好时光 海上耕作忙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