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提效 服务提质 能力提升
“辽宁这十年”优化营商环境结硕果
本报讯 (乔燕强)8月9日,辽宁省召开“辽宁这十年”主题系列首场新闻发布会,全面系统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辽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要成果、发生的显著变化。发布会上,辽宁省政府秘书长、省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岩,省营商局(大数据管理局)局长周轶赢,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朱云等介绍了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法治辽宁、信用辽宁建设,不断增强振兴发展活力的重大部署、重要举措和积极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近年来,辽宁省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法治辽宁、信用辽宁建设取得积极成果。截至今年6月底,辽宁省市场主体总量达到458.4万户,是2012年的2.1倍,其中私营企业106.4万户,是2012年的2.8倍。
经过全省上下多年来的不懈努力,辽宁省营商环境发生积极可喜的变化,良好的法治环境、信用环境正在加快形成,企业和群众在辽宁办事比以前更加方便、快捷,获得感更强了。特别是去年以来,《辽宁省惩戒严重失信行为规定》和《辽宁省社会信用条例》两部具有时代感和辽宁辨识度的法规先后出台,对守信者“一路绿灯”、对失信者“利剑高悬”的信用联合惩戒机制基本形成。
据介绍,近年来辽宁省持续推进简政放权,先后分11批取消调整行政职权2203项。一般建设工程审批时限压缩到60个工作日以内,线性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5个工作日。推行全程电子化登记改革,以及“先照后证”“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改革,全省一般性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以内,50%以上的市场主体开办实现半日内完成。今年以来,辽宁省实施惠企利民政策“免申即享”,累计惠及全省纳税人209万户次,减少申请290余万次。辽宁省利用大数据支撑和优化营商环境,通过数据赋能改革、政务服务和社会治理,力争探索出一条具有辽宁特色的营商环境优化之路。
同时,辽宁省全面优化政务服务,强化数字赋能,坚持以“一网通办”倒逼政务服务流程再造、以“一网统管”倒逼社会治理创新、以“一网协同”倒逼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全力推进“一网一门一次”“只提交一次材料”“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全省政务服务实际网办率达到75%以上,919个“高频刚需”事项实现“掌上办、指尖办”,132个事项实现“跨省通办”。目前,在辽宁“互联网+监管”平台上,省、市、县三级监管部门用户超过3.8万,监管信息归集部门覆盖率超过了90%,归集公示各类监管信息达到500多万条。
为持续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辽宁省坚持立改废相结合,近3年废止、修改与高质量发展以及实施民法典、行政处罚法要求不相符的省政府规章95件,清理2020年以前制发的省政府文件3552件。全面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面提升行政执法质量和效能。辽宁省法院、检察院均设立涉企“绿色通道”,提供一站式服务,司法政务服务审批时限压缩50%以上,提交材料减少30%以上。着力提升企业违法违规成本,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处罚力度,加大环境违法犯罪行为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维护市场公平。近3年,辽宁省累计处理重大环境违法案件758起。此外,辽宁省建立案件侦办“绿色通道”,全面打响保护品牌、护商安商攻坚战,对侵害企业权益、影响正常经营秩序的犯罪活动,依法严厉打击,努力减少执法办案对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影响。
徐岩表示,辽宁省上下将牢记嘱托、踔厉奋发,奋力开创营商环境好、创新能力强、区域格局优、生态环境美、开放活力足、幸福指数高的振兴发展新局面,让更多的企业选择辽宁、投资辽宁、兴业辽宁,加快推进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以实际行动和实际成效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