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曹吉根
3月22日,宁波均普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该公司负责人表示:“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发明创造是企业科创板上市的重要指标。幸好有专利预审快速通道,让我们的上市之路‘快’起来。”
据了解,该公司为科创上市,加快核心技术知识产权保护,针对卡簧、活塞、电路板等汽车零部件的装配与检测设备布局了一批专利申请。浙江省宁波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在了解到企业这一情况后,与其联合研究制定了“事前对接、事中协调、事后反馈”的工作模式:接收案件的第一时间赴企业调研预审需求,理清案件技术脉络;预审过程中针对普适性问题及时与企业及服务机构协调沟通,压缩修改周期;预审合格后悉心指导递交、缴费相关事宜,确保案件顺利高效进入快速审查通道。经过3方协调配合,最终所有案件均在5天内完成预审,递交的十几件预审合格专利申请均获得授权,平均授权时间67.5天,其中授权时间最短的仅45天。
据了解,宁波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通过开通3类专利审查确权快速通道,实现了汽车及零部件领域发明专利平均审批周期由9—22个月缩至3—6个月,通过预审的专利申请获得授权的成功率高达93%。这是宁波市场监管部门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职能优势,着力打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服务生态链,助推全市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2021年,宁波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纳入宁波市质量强市考核指标,“每万人高价值专利量”指标列入对各区县市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知识产权产出指标与技术指标、经济指标一同列为“科技创新2025”考核指标。为优化知识产权服务,宁波还建成并启用了知识产权综合体,在全国率先汇集包括公安、法院等12个部门的行政、司法资源和9类机构社会资源入驻。依托综合体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集成改革,线下推动形成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和保护综合示范区,线上打造知识产权“一站式”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全类别知识产权数据检索,为全市“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工程的17个细分领域,开通产业高价值专利挖掘服务。
宁波还建成了国内首家知识产权保险运营中心,推行专利被侵权责任保险,打造“保险+维权+服务”的知识产权保险模式。为了让知识产权价值运用释放发展动能,宁波积极开展专利转化专项行动,办理许可备案1636件,许可金额近5亿元。全市立项备案的发明专利产业化369个,平均每项发明专利产业化实现新增产值2368.5万元,平均新增利润279.47万元。宁波市市场监管局还聚力突破影响产业集群发展的“卡脖子”技术,建立技术研发、发明专利产业化、产业培育链式创新机制,持续推进无发明专利工业企业清零行动。
最新评测数据显示,宁波全市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93.23,较全国、东部地区分别高出8.45、3.32。作为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第一城,宁波384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及培育企业累计拥有专利超过4.2万件,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质量报》【2022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