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二版>>

广东嘉元科技独创“322”质量管理模式做精做专高端铜箔产品

2021-07-05 11:16:32 中国质量报

一家山区高科技企业如何实现“逆袭”

广东嘉元科技独创“322”质量管理模式做精做专高端铜箔产品

□ 朱华才

在叶剑英元帅的故乡——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全国首批科创板上市的广东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元科技)就坐落在蜿蜒而过的梅江河畔。

作为一家独创“322”质量管理模式的电解铜箔行业大型企业,嘉元科技前期在广东梅州、福建宁德、江西赣州等多地的产能扩建项目已启动,预计到2025年铜箔总产能将达到8.7万吨。

走进依山傍水的嘉元科技,占地9万多平方米的厂房错落有致,草木葱茏、整洁有序,广场花团锦簇,后山绿树成荫。一个现代化生态型的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跃然眼前。

嘉元科技能从激烈的铜箔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离不开其独特的质量管理模式的支撑。

据公司负责人介绍,嘉元科技一直把质量管理工作作为企业的“一号生命工程”来抓。公司全面推行“322”质量管理模式(“三环紧扣,双升双降”),即人才、管理、创新三者相辅相成,结合卓越绩效管理等有效管理手段,有效降低成本、降低排放,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最大限度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一具有突出创新性和鲜明时代性的质量管理模式,在多年实践中取得显著成效。

在嘉元科技登陆科创板后,公司负责人曾发表“扎扎实实做研发,欠发达地区也可以培养出高科技企业!”的感言。正如公司负责人所言,嘉元科技高度重视技术研发在质量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坚持自主创新和产学研结合,先后组建了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广东省企业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院士工作站等研发平台,与南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厦门大学和南开大学陈军院士团队等建立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先后承担各类科研课题40多项,主导制定SJ/T11483-2014《锂离子电池用电解铜箔》国家标准,参与制定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各1项。

“经过多年的攻关实践,我们逐步掌握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薄和极薄电解铜箔的制造技术、添加剂技术、阴极辊研磨技术、溶铜技术和清理铜粉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以及核心混合型添加剂的用料和添加技术等工艺。”公司负责人自豪地说,目前嘉元科技拥有知识产权377项,其中发明专利123项(4项国际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148项、软件著作权12项、注册商标6项(省著名商标2项)、科技成果85项,荣获省、市科技进步奖(专利奖)13项,为提升产品质量、抢占市场先机奠定了坚实基础。该公司自主研发创新项目《锂离子动力电池用极薄电解铜箔核心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获得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20年度“广东省科学技进步奖”二等奖、“叶剑英基金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我们的质量管理成效突出体现在超薄和极薄铜箔领域精耕细作上。”公司负责人说,嘉元科技目前的极薄铜箔生产技术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多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实现了4.5μm极薄高端铜箔产业化。4.5μm极薄高端铜箔单卷长度可达到4万米以上,厚度只有头发丝直径的1/15,铜箔面密度、抗拉强度、延伸率等质量关键指标均处于国内顶尖水平,应用在相同单位体积电池上可提升能量密度10%左右。公司自主研发的6μm铜箔也成为国内高端锂离子电池制造企业首选产品。

靠着过硬的产品质量和优质服务,嘉元科技深受客户青睐,自2018年起连续三年获得锂电领军企业“年度优秀供应商”荣誉称号,中小客户逐年增加,产品销路不断拓宽,产能逐步扩大,效益明显提升。2016年至2021年,公司产能从0.45万吨增加到2.1万吨,产品约占国内锂离子动力电池用电解铜箔30%以上市场份额,位居国内前三,代表国内外最先进的4.5μm极薄高端锂电铜箔占全球50%以上市场份额,位居行业第一。

数据显示,嘉元科技2021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3亿元,同比增长25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1亿元,同比增长366%,公司营收和扣非净利润均创下历史单季度最高。

当前,嘉元科技已斥资8000多万元建成配备国际先进研发检测设备的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研发楼,投资1.5亿元建成集研发创新、工业设计、技术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嘉元(深圳)科创中心,为公司未来发展注入新的动能,力争成为锂离子电池材料领域最具影响力的领军企业。

据了解,嘉元科技分两期建设的嘉元科技园3.1万吨/年高性能锂电铜箔项目,将于今年逐步投产,2023年底全面投产;在宁德福安市计划首期投资13.7亿元的1.5万吨/年高性能锂电铜箔项目已动工建设,同时在赣州龙南市计划首期投资20亿元的2万吨/年高端铜箔项目正积极推进。

《中国质量报》【大力弘扬质量文化】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嘉峪关市市场监管局长城分局:食品安 ...

  •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难 ...

  •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 ...

  • 成都禾百禾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以 ...

  • 福建举办乳制品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公开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