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热倒逼供应链变身“轻骑兵”
——一个服装名镇的破“疫”之战
□ 新华社记者 车晓蕙 黄浩苑 丁 乐
在广东省东莞市虎门电商产业园,4000多平方米的摄影基地被改造为直播场景,近百间公寓变成直播间……
从“有单没人”到“有人没单”,疫情冲击下,中国服装名镇虎门镇的服装企业经历着和别人类似的痛苦。然而,一些企业靠直播“突围”,“周周上新”、小批量、快速转单的新生产方式应“疫”而生,传统的“巨无霸”流水线改造成柔性生产“轻骑兵”,适者生存的法则正在此间上演。
虎门镇是服装服饰的重要生产基地,形成了职业女装、童装等优势产业。到2019年底,全镇有2300多家服装服饰生产加工企业,另有面辅料等配套企业1000余家,服装服饰业年销售额超900亿元。
过往,尽管也有不少企业试水电商,但传统的设计新款-接订单-生产库存-出口或国内经销商销售的模式仍是主流。疫情打破了原有的路径依赖,海外订单暂停,实体销售凋零,直播“触电”成为不少企业探索的出路。
据虎门服装服饰产业管委会的市场调查,疫情发生后,虎门镇九成以上有自主品牌的服装企业通过改变销售模式展开自救,转向直播销售、抖音带货等,外贸企业则通过阿里巴巴、亚马逊等电商平台拓展市场。
“我们6万平方米左右的园区正在顺‘疫’蜕变。”虎门电商产业园董事长王伟说,“园区内有300多家电商企业,3月以来许多企业直播带货的效果很好,有的出现卖断货的情况。”
与很多实体商场人流不多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虎门电商产业园内人来车往,非常繁忙。许多企业将设计、打版、直播这些关键环节都放在电商产业园内。
东莞奢姿服饰有限公司负责人张隐说,公司2月新增两个直播间,主播也从去年的6名增加到了现在的16名。“通过大数据分析,我们今年主打大码女装,现在网店八成订单来自直播转换,日销量可达五六十万元。”
直播电商推动着生产方式的变革。张隐说,由于实行“周周上新”吸引网上客户,款式变化快、小批量生产成为取胜之道。公司组建了20多人的设计团队,每周推出三四十个新款式,依靠点击量、排名榜等大数据分析,能够迅速掌握市场变化并返单生产,基本不会有库存。“款式更新很快,卖3天就不卖了。”
为适应新的销售模式,传统流水线作业以产定销、库存大量积压的模式正加快向单元化生产的柔性供应转变。
奢姿把原来100名工人的流水线拆解成若干个工作单元,每个单元只对一两个新款负责。“电商直接和消费者面对面,基本是零库存,减少了成本压力。柔性生产能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与市场的配合度更高。”张隐说。
疫情洗礼下,电商成为市场的新风向标。通过电商大数据分析精准获知市场需求,迅速传导到生产企业,不同企业间细化分工,从面料、辅料、印花、洗水、成衣加工……快速响应,每个单元都有供应链承接。
当下,这些服装电商企业正在凭借柔性供应链对抗疫情冲击,伺机弯道超车。虎门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说,当地政府因势利导,助力企业在疫情下“危”中取“机”,通过互联网整合优势资源,带动产业链优化升级。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