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文化>>话题>>

北京市郊区县“水果文化节”观察

2013-04-06 16:21:50 中国文化报

   开花结果日,正是起舞高歌时

   ——北京市郊区县“水果文化节”观察

    本报驻北京记者  王晓风   李  雪

   3月22日,北京市通州区第八届中国草莓文化节现场,国际草莓专家夏洛克·哈尼扎德不仅尝到了中国农民种出的香甜草莓,独具特色的群众文艺演出、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同样让他惊叹:没想到,小小草莓竟为通州搭建了展示非遗魅力和群众文化活力的大舞台。

   通州区文委主任杜德久说:“我们是打着水果节的牌子卖文化,既让老百姓依靠科技致富,又依靠文化展示幸福通州的美好形象。”

   无独有偶,大兴区在连续举办16届西瓜文化节后,于2004年建起了中国西瓜博物馆;今年4月将亮相房山区的梨花文化节,则将群众舞蹈大赛纳入麾下;在平谷区,一年一度的“桃花大舞台”活动,从4月至9月每周五晚上演,来自274个村的100余支镇、村、社区的文艺团队将第7次搭上国际桃花音乐节的顺风车……异彩纷呈的基层文化活动纷纷傍上节庆活动,借助其强大人气开辟了一块繁荣群众文化的阵地。

    以文化活动树立区域形象

   在草莓文化节开幕当天的非遗展示区,民间剪纸高手李淑华的展位前围满了观众,原来是有人提出让她现场剪一对草莓留念。李淑华瞅了一眼对面展位宣传板上的草莓便动起手来。仅用2分30秒,一对红彤彤的草莓便呈现在众人面前,围观者被彻底折服。

   李淑华是通州区张家湾镇大辛庄村的一名普通妇女,通过钻研祖辈传下来的技艺,成了民间剪纸高手。团花、喜花、福寿、花鸟鱼虫、十二生肖等形象在她的剪刀下熠熠生辉。她的这项技艺被列入通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杜德久介绍,这次草莓文化节,通州区不仅组织了13项具有代表性的区、市和国家级非遗项目展示,还从去年起就组织摄影爱好者拍摄有关通州风土人情的摄影作品。本届活动现场,96幅涉及春节花会表演、文化大院、舞龙舞狮等文化生活场景的照片就挂在走廊里,成为草莓文化节的一大看点。他说:“我们在围绕草莓做文章的同时融入当地的文化元素,目的就是展示通州的发展前景,制造来通州投资发展的机会。”

    培养有文化的新型农民

   通州草莓节举办之时,远在北京西南的房山区琉璃河镇水泥厂社区评剧团正在为4月中旬举办的梨花文化节专场演出紧张排练着。

   琉璃河镇被誉为“京南梨乡”,有华北地区最大的百年梨园,形成了独特的梨文化,梨花文化节也由此而生。过去5届梨花文化节吸引游客近60万人,已成为京郊知名文化品牌。每年4月,外地游客在这里赏梨花、吃农家菜的同时还能听评剧、欣赏当地村民的演出。

   琉璃河镇党委书记陈立新说,梨花文化节设计之初就不以办节为唯一目的,而是通过节庆活动聚人气,推动镇域休闲、旅游经济发展,带动农民转变为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能致富的新型农民。他坦言:文化节持续一周,雪白的梨花对游客来说新鲜,可当地人与梨树打了一辈子交道,想调动百姓的参与度,用房前屋后的梨花就没有吸引力了。而举办文艺演出和比赛,既丰富了大家的文化生活,也增强了走出去的自信,这是群众文化活动在历年文化节中分量越来越重的原因之一。

   此次梨花文化节以“北京之源·梨花飞歌”为主题,将举办第二届群众文艺大汇演、“梨花情·声之韵”戏曲专场演出、“梨花恋·蝶之舞”首届群众舞蹈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琉璃河镇文体中心主任董红艳介绍,目前,报名参加首届群众舞蹈大赛的队伍近20支,参与人数在500人以上,节目以自创为主,将是一次展现琉璃河农民新风貌的舞台。

    不断创新,恰如其分地融入

   “做品牌就是做特色、做差异。近几年节庆活动的兴起意味着地方政府在打造文化品牌、实现产品输出方面的意识不断增强。”中国文化管理学会品牌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郭占斌指出,“另一方面,政府主导下的节庆活动宣传力度大、政策资金相对充足,想要制造人气,每年出新意也是个巨大的挑战;加之,很多节庆活动刚刚起步,难免为追求轰动效应盲目上马,在效仿中失去自身定位。如何借力文化活动形成具有特色的文化品牌,凝聚从区县走向全市甚至全国的实力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同样在探寻文化事业如何融入节庆活动方式的还有政府决策部门。“梨花节举办了5届,我们力争每年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一定的变化。从过去请演出团体为主,到现在我们自己的演出团体为主,从过去演出大众性节目,到现在演出自编自演的节目,从过去演出节目形式上的创新,到现在演出内容上主要反映琉璃河的变迁,始终把握‘恰如其分地融入,不失时机地创新’的原则。”陈立新表示。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