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文化>>话题>>

评论:“大师”剧烈贬值文化界也要反腐

2013-04-01 14:53:54 中国经济网

   最近,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贪图虚名、权钱交易、结帮营私等丑恶现象在国内文化艺术界时常出现,各种“大师”满天飞,各种眼花缭乱的评奖比赛结果让人大跌眼镜。“新华视点”指出:这种文化腐败损伤了文化艺术的健康发展,而且与个别党政官员的腐败息息相关。

   的确,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公众普遍有一种感觉,那就是各形各色的“文化大师”呈现几何级数上升趋势,来头一个比一个大,头衔一个比一个耀眼,但是作品呢?这些所谓“大师”们的作品在哪里?谁知道?谁见过?至于水平,那更是云里雾里,普通百姓说不清道不明,专业人士大多三缄其口,不置评判。但他们硬是成为“大师”了。

   过度包装,是这些所谓“大师”们共有的特征。毋庸讳言,哪个文化艺术界人士不想“火”起来呢?这就像“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样,道理是明摆着的。但士兵要当元帅,那只能靠积累军功,一步一步地升上去。作品就是文化艺术人士的“军功”。没有本事取得敌人的首级怎么办呢?古代有一种办法,叫“杀良冒功”,就是杀害一些无辜百姓,冒充杀敌。交上去的首级,甚至有的下巴上光溜溜的,耳垂上还带着小眼儿,仔细一辨认就知道是妇女的。文化艺术界的“杀良冒功”,一是表现为抄袭或变相抄袭别人作品,二是弄来一些莫名其妙的奖项,其中很多还是洋奖项,利用某些国人崇洋媚外而又不懂洋文的致命弱点来大做文章。前者就是“杀良”,后者便是“冒功”。有了这些“硬件”,下边的一步就好办了,那就是广泛发动自己的人脉关系,其中尤其重要的是“媒体界的朋友”,经过渲染、拔高,甚至是编造,一个崭新的“大师”便出炉了。

   尤其令人感叹的是,“假大师”现象与贪腐现象天然就是一对密友。人们应该不会忘记,原国开行副行长、大贪官王益,被一审判处死缓。这个王益,要不是犯事了,几乎就要成为一个“音乐大师”——他作为一个连五线谱都不识的“作曲家”,居然写出了大部头的交响乐。不但写了,还经由国内一流的交响乐团连演若干场,据说还有某大佬愿意花钱把他的“作品”推到维也纳金色大厅去。还有已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的原广东省政协主席陈绍基,几乎就已经是一个“书法大师”了。陈的书法虽有一定功力,但远远没有开宗立派、独树一帜的造诣,然而此公不但当上了广东省书协主席,而且还“竞选”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当时南方某都市报纸还曾经连篇累牍地发表吹捧他的文章、专访。文化腐败的根源就是利益驱动,你捧红我,我投桃报李,我的作品值钱了,反过来当礼物送给你,大家互利共赢。吃亏的是中国的文化事业。

   假大师一旦成功上位,可以说贻害无穷。他们不但颠覆了文化艺术自身的客观规律,给真正健康的文化艺术事业造成难以弥合的创伤,而且严重毒化社会风气,混淆是非观念,带来更为长久的道德堕落。有报道说,有的假大师热衷于收徒,一下子收了好几百,其中很多都是大小老板,还有厨子、摄影师等,基本上是谁给钱多就收谁。还有的假大师控制了各种评选,凭关系和金钱打分,这样一来真有才华的青年艺术人才就永无出头之日了。更不用说各种打着艺术的旗号进行索贿受贿、拉帮结派、权钱交易、拍马吹牛的现象了,任其发展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中国要想实现“中国梦”,文化软实力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上看,就绝不能容忍文化腐败的现象,应该像其他领域的反腐一样坚决。本报评论员韩晓波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