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文化>>话题>>

评未央宫大手笔申遗:保护之大,还是生意之大?

2013-03-28 15:26:40 大河报

   从去年年底开始,为了支持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申报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项目,未央宫遗址内的9个村已拆迁完毕,计划3月底前启动安置房建设。

   从新闻来看,不仅“未央宫遗址内的9个村已拆迁完毕”,而且“已筹集12亿元作为整个申遗项目的启动资金”,但是,与“整个未央宫遗址申报丝绸之路项目需要资金125亿元”的需求差距甚大,这显然给未央宫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之路蒙上了阴影。

   资金问题,或许还不是最重要的问题,当申报者把资金问题当成唯一阻力时,似乎忽视或者有意忘记了一个真正的问题:申遗是唯一的出路吗?申遗成功是不是就意味着所有问题得以化解?如果如此投入巨资也无法取得成功,那由此产生的负担和压力又该如何应对呢?

   之所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在于有前车之鉴。2007年,贵州荔波和云南石林、重庆武隆捆绑成功申报“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为确保申遗成功,荔波县政府因此背负了2亿多元高额债务,但尴尬的是,目前遗产地保护正面临困境。还有广东开平碉楼与村落成为广东首个世界文化遗产后,碉楼的保护竟成为一个沉重的包袱,如今碉楼保护的资金缺口高达2.3亿元,全部1833座碉楼中只有37座被政府托管。由于资金不足,很多碉楼的维修整治进展缓慢,无法落实。

   如此种种申遗带来的“债务窟窿”,谁都无法漠视,而未央宫遗址申报丝绸之路是否有信心走出这样的陷阱呢?

   近年来,一些地方热衷申遗,其用意不在保护,而是为了争取国家下拨的保护经费,也有的是为了发展当地旅游产业,把文化遗产开发成一个个旅游项目,经济利益是主要考虑目标。不少地区之所以申遗,无非是遵循“投入——产出”逻辑想当然地把遗产当成摇钱树。尽管现实中不乏成功的例子,但是,那些失败的例子更应引起反思和警醒。一个简单的问题是:申遗“大手笔”离债务“大窟窿”有多远?申遗“大手笔”是保护之大,还是“生意”之大?朱四倍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