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文化>>话题>>

专家研讨人物类博物馆、纪念馆陈列艺术

2013-03-28 14:24:28 中国文化报

    本报讯  如何让人物类博物馆的陈列设计更吸引游客?人物的形象刻画与塑造该怎样深化与升华?人物类博物馆又该怎样拉近伟人与百姓之间的距离?日前在上海举行的“2013中国人物类博物馆、纪念馆陈列艺术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60余家博物馆、纪念馆的专家学者约130余人,就中国人物类博物馆、纪念馆的发展特点、趋势及创新理念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以上海鲁迅纪念馆和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等馆的改陈实践为例,对人物类博物馆陈列艺术的特殊规律、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就当前人物类博物馆、纪念馆陈列艺术的新理念、新手段和经验教训,从理论到设计、操作等各个层面进行了多方面的交流。

   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司长段勇表示:人物类博物馆搭建了今人与前人心灵沟通的桥梁,是今人与古人交流的独特空间,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引发了人们的情感共鸣。做好人物类博物馆陈列展览在“原状陈列”、保护好其历史风貌、尽可能还原人物的真实的同时,也要善于通过展现人物生平来诠释时代变迁。

   段勇建议,做好人物类博物馆要兼顾对历史人物和观众负责。尊重人物本身的原真性、独特性和复杂性,最大限度地还原和理性审视一个真实、鲜活、可信的人。让观众得以见证历史人物的过失甚至谬误、缅怀人物的业绩,发扬人物的精神和“正能量”,从而正确引导现代的人们,尤其是青少年不断走向未来。

   据了解,截至2011年底,全国3589家博物馆中,纪念某位人物或某类人物群体的专题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故居)有约400家,为总量的1/9,与历史事件、社团机构相关联的纪念类博物馆近500家,约占总量的1/7。(程琦)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