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文化>>话题>>

俗文化挤占图书市场令人忧

2013-03-22 10:43:20 中国文化报

   “饭局”“关系”受追捧,人情练达即“文章”——

   俗文化挤占图书市场令人忧

   

北京西单图书大厦畅销书展区  本报记者 焦 雯摄

    本报记者  焦  雯   实习生  谭  琳

   《关系是喝出来的》、《饭局就是生产力》、《饭局对了事就成了》、《中国式饭局读心术》……日前,记者发现,此类以“饭局”“酒局”“关系”“心计”等为关键词的书籍充斥图书市场,并堂而皇之地摆上了畅销书展区,受到一些读者尤其是职场新人的热捧。

   为何这些充满市井之气的“俗文化”,却登上了本应以求知向上为主旋律的图书殿堂?记者日前深入到北京几家大型实体书店和网络书店进行调查,并采访了部分出版界人士。

    现象:书名越俗越好卖

   3月16日下午2点,北京西单图书大厦,就职于一家网络公司的小孙已经在“热销书展区”翻阅了近1个小时。她停留的这个展架上摆满了各种人际关系、饭局应酬类图书,经过反复比较,她最终选了一本《会聊才有好人缘》。“刚刚工作4个月,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比较有效的沟通,还真得买本书学习学习。”小孙认真地说。

   除了热销区展架,更多的此类图书被摆放在西单图书大厦一楼中部的“公关礼仪”类书架上。《做生意就是做关系》、《人脉攻心术》、《善用人脉就是抓紧钱脉》……书名都相当夺人眼球。虽然不能提供具体数据,但负责该区域的工作人员称:“这类书卖得挺不错,只有销量好才会摆到热销展架上。”

   据记者粗略统计,在西单图书大厦,书名中出现“人脉”的图书有近百种,而仅与“饭局”相关的图书就超过60种,它们占据了“公关礼仪”区域5个书架中的3个,而真正讲解商务、政务公关礼仪的书籍则被放在角落里,似乎乏人问津。

   一名中年男子拿着一本《图解观人术》站在书架旁翻看,这是一本试图从人的内在神韵、眼神、动作分析性格特征的书,彩印内页满是如人体穴位图一样的插图。“看着好玩儿就翻翻。”见记者询问,他有点儿不好意思地说。

   “这是现代人的交际方式。有人通过‘关系’和‘饭局’取得了那些低调做事的人没有取得的东西,当然就有更多的人效仿。这是一种社会现实。”一位来图书大厦买书的阿姨说。

   在海淀区的中关村图书大厦,此类图书被单独划归为“社交艺术”的品类中,占据了整整3个书架,而正牌的商务、政务用的“公关礼仪”类图书则只有1个书架。记者在旁边观察一段时间后发现,前者的书架前常有三三两两的读者翻看,而后者的书架前颇显冷清。

    溯源:浮躁风气作祟

   “昨天和客户沟通时说错了话被领导骂了。我觉得自己在人情世故方面太弱了,所以跟朋友来选几本书学习学习。”两个小伙子从事销售工作不到一年,他们利用周六的时间来图书大厦选书,就是为了在工作中“避免犯错”。他们最终购买了《人情世故》和《中国式应酬》这两本书。“我们也不知道哪本书好,无所谓了,一本书里能有一句有用的话就行了。”其中一位小伙子笑笑说。

   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是这类图书的主要读者,他们身处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面对工作中的人际沟通和应酬,渴求有良言“点石成金”。在卓越网和当当网等网站的购书评论中,不乏这类留言。

   在卓越网输入“饭局”,可以搜索到90多条记录。在当当网,一本2012年出版的讲解人脉经营的图书,被作为“五星级”图书推荐,获得近5万条评论和高达99.4%的推荐率。回复中不乏“醍醐灌顶”“内容深刻”等评价。

   除了饭局类、关系类图书外,成功类、赚钱类、厚黑学类甚至包括生肖运势、风水改运类的图书也都颇为畅销,而更具含金量的学术类书籍、文学类书籍,却越来越乏人问津。这不仅反映出一些出版公司病急乱投医的趋利之心,也反映出社会上的一些浮躁之风。

    业界:为迎合市场还能撑多久

   记者进一步了解后发现,虽然此类书籍销量上佳,但在购书网站上得到的好评只有极少数,更多的则被各种批评声包围,矛头大多指向了图书内容的空洞无物、简单拼凑、抄袭严重和有名无实。

   “书的内容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复制的内容比比皆是。”一名读者购书后留言道。卓越网名为“一片冰心”的网友回复说:“前面部分还可以,后面就像是礼仪常识教材了,有的例子牵强附会,还不如去看一本介绍礼仪知识的书。”网友“尚品兰”留言说:“部分评论是托,这本书根本就毫无阅读价值,里面的内容大部分是东拼西凑的,抄袭现象严重。”

   记者仔细观察发现,这类图书大多以国内外商界知名人士推荐和“××成功宝典”为噱头,有的在书名上直接冠以“哈佛××课——献给奋斗中的你”之类的字眼以吸引读者,但仔细翻阅就会发现,除了书名外,该书与这些名人和“哈佛”几乎毫无关系。

   “出版行业受网络和影视的冲击比较严重,生存压力很大,而出精品是成本大又有风险的事。于是,有些大的出版单位就以卖书号给小公司为主要收入来源。”一名在出版业干了近10年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小的出版公司的做法往往是派策划人员了解某一段时间市场上哪一类图书热销,再有针对性地找几位编辑把网上的资源进行简单拼凑,署名作者也并非撰书人。书卖得越多,书号就越值钱。”这位业内人士说,“一些正规出版社卖书号给小公司的操作模式,已经成为业内的一个潜规则。”

   “在短时间内,迎合市场、越俗越赚钱的做法看似是一些出版公司的生存之道,但这种做法对读者、对图书市场乃至整个社会的危害是巨大的。它所带来的恶果,绝不是能用码洋来计算的。”业界有关专家痛心地说。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