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质量出品>>质量时评>>

因创新而卓越 以致用达自强

2024-01-24 12:49:54 中国质量报

□ 胡立彪

近日,“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对81名“国家卓越工程师”和50个“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进行了表彰,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以党中央、国务院的名义表彰卓越工程师,在我国尚属首次,足见规格之高、分量之重。

工程师是推动工程科技发展的创新主体,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基础性、战略性人才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卓越工程师,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

从神舟飞天到蛟龙入海,从天眼巡空到高铁驰骋,从5G通讯到人工智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重大工程不断“开张”、大国重器接连“刷屏”,背后的“功臣”正是千千万万的一线工程师。这次受表彰的工程师个人和团队,是新时代工程师队伍的优秀代表。他们在重大工程建设、重大装备制造、“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大发明创造等工作中取得了一批先进成果,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了突出贡献。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忠范曾这样表述工程师人才的作用与重要性:“如果将创新链从前至后按1到9排序,1到3是在实验室的研发阶段,7到9就是产业落地,那么4到6中间的这一段就是工程师发挥智慧与力量的范围。”他还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如果顶尖科学家是“大脑”,那么卓越工程师就是“双手”。我国要建设科技强国,不仅需要数量庞大的优秀科学家群体,也需要数量庞大的卓越工程师群体,工程师的“双手”与科学家的“大脑”同样重要。

以数量论,目前我国是拥有工程师最多的国家。从2000年到2020年,20年时间里我国培养了超过6000万名工程师,但高层次人才缺口依然很大。以数字产业快速发展急需的数字人才为例,由人瑞人才联合德勤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的《产业数字人才研究与发展报告(2023)》指出,当前我国数字人才总缺口在2500万至3000万人。比如,在上海市嘉定区急需紧缺人才目录中,智能制造AI工程师、芯片验证工程师、算法开发工程师、人机交互工程师、仿真工程师等数字人才需求亟待满足。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全球创新版图加快重构。这个过程中充满了挑战,但也蕴藏着巨大机遇。我国必须抢占创新制高点,塑造新质生产力,增强科技竞争力。全球科技进入一个多点突破、相融汇聚的阶段,创新活动逐渐交叉化、复杂化,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推动制造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少不了一支一专多能、有突出创新能力、可解决复杂难题的工程师队伍。而培育这样一支队伍,需要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创新卓越工程师产教融合培养的体制机制,厚植卓越工程师竞相涌现的沃土。

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先进典型是鲜活的价值引领。首次开展“国家工程师奖”评选和表彰,是国家不断完善激励机制、激发人才活力的重要举措,是我国将以更大的力度推动科技创新的强劲信号。这次受表彰的个人和团队是我国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优秀代表,是广大工程师的榜样。表彰先进,就是要让这些优秀工程师和工程师团队成为千千万万工程师队伍学习的榜样,从而激起新一轮科技创新的浪潮。

十年磨一剑,一朝试锋芒。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广大工程技术人员要以这些卓越工程师为榜样,抓住机遇、创新争先,以更大决心和信心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锻造精品工程,为建设制造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质量报》【观象台】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多举措并加强全链条监管 新疆和田地 ...

  • 雪山闻故事 林海迎新风——黑龙江海 ...

  • 甘肃省华亭市市场监管局加强对经营者 ...

  • 我们向质量宣誓

  • 维修数据分析:南北大众谁的产品更靠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