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品牌>>品牌风采>>

锅圈食汇入选第二届毕马威中国新国货企业50榜单——评委会特别奖

2022-10-27 17:36:11 中国质量新闻网

近日,毕马威发布了第二届新国货50企业榜单,社区餐饮数字化新零售品牌锅圈食汇再次上榜。

据悉,第二届毕马威新国货50企业榜单评选主要围绕体验创新、功能创新、供应链创新、设计创新、模式创新、营销创新六大核心维度展开。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毕马威新国货50榜单评选首次引入可持续发展(ESG)评估体系。毕马威方面表示,ESG标准的引入,旨在更好地助力消费领域企业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深入探究国货品牌在ESG领域的价值与经验,让兼具经营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意识的新国货企业被更多消费者认识,从而开拓出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image.png

而今年再度上榜的锅圈食汇,主要凭借在“在家吃饭”赛道的多维度创新,以及在ESG领域的经验入选“新国货50企业榜单——评委会特别奖”。与锅圈食汇一同获奖的企业还有花西子、蓝氏、MAIA ACTIVE、米博等。

image.png

模式创新驱动品牌服务民生

作为社区餐饮数字化新零售企业,锅圈食汇以高效便捷解决消费者在家吃饭需求的模式创新脱颖而出。据悉,围绕在家吃饭需求,锅圈的品类已覆盖火锅、烧烤、卤味、一人食、快手菜、饮品、西餐、生鲜八大场景,同时还提供配料和厨具等一站式配套产品服务。截至目前,锅圈已拥有700+SKU单品,在全国门店和线上平台同步销售。

据毕马威中国海南主管合伙人张岚岚表示,当前消费升级带动市场的进一步细分,其中银发市场和下沉市场人群规模庞大,是待唤醒的存量市场。而以Z世代为代表的新生代人群和城市新中产是生鲜电商、国潮等新消费潮流背后的主推者,是重要的增量市场。

对此,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消费行业负责人杨素兰也表示,这些新锐国货的崛起并非偶然,而是来自于供需双变革的共同作用。

从锅圈的产品模式来看,锅圈提供的食材多以预制产品和半成品为主,开袋后简单烹饪即可食用,满足了当前新生代和新中产等群体的消费需求,帮助他们在快节奏的生活工作中高效解决吃饭问题。凭借差异化打造“在家吃饭”,锅圈也已成为服务百姓生活需求的民生品牌代表。

技术创新赋能数字化社区布局

随着新型消费群体越来越注重个性化与快速交付的消费和服务“体验感”,新国货也持续依托技术创新升级。资料显示,新国货品牌正纷纷加速发展数字化体系,以数字化赋能经营,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据悉,锅圈食汇在全国已拥有近9000家门店,覆盖28个省级行政区、200多个地级市、1000多个县城,服务居民在社区范围内便利采购。而锅圈在布局“家门口”社区线下门店的同时,也在致力发展线上全渠道平台建设,采用线下社区门店和线上下单平台并行,既能满足消费者线下门店购物的“场景体验”,又能满足新型消费者线上便捷的消费偏好。

image.png

同时,锅圈也通过数字化平台对门店经营、订单管理、物流配送、供应链管理等重要经营环节的赋能,提升经营效率,同时也提升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借力数字化技术拥抱新消费浪潮、服务美好生活,锅圈等社区民生品牌也能够为社区数字化生活圈的建设和数字生活的发展提供更多助力。

供应链建设促进实体发展、乡村振兴

毕马威方面表示,当下国内市场进入了消费升级阶段,消费需求也日益多元化和个性化,为国潮品牌的繁荣创造了沃土。与此同时,中国成熟的供应链能力为本土新消费品牌的崛起提供了完善的产业链布局,实现了信息的快速交互和物流的高效管理。

上述分析指出,对企业而言,未来以技术驱动,加强供应链体系建设,从而实现生产者与消费者双赢,将是新国货在长期发展中占据先机并驱动中国消费市场持续进阶的根本所在。

以锅圈食汇为例,其通过对上游供应链的高效整合,实现从源头工厂到百姓餐桌的直接供应,缩短中间供应链环节,提高效能降低成本,实实在在让利于上游的工厂、门店及终端的消费者,让产业链各方享受到真正实惠。同时,这也确保了锅圈生态闭环的可持续性和正循环,力求突破产业瓶颈,打造新零售下的互联网食材新生态,进一步助力其夯实“优质低价、高供应链效率”的核心竞争力。

在供应链体系建设方面,除了对于自身发展起到降本增效、提升管控能力的诸多作用外,锅圈也在助力当地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据悉,锅圈会在源头产地投资助农工厂,如云南的竹笋产地、河南黄河滩羊产地等。与上游供应链产地合作过程中,锅圈不仅会帮助解决当地产能销路和就业问题,还会定期派遣技术人员指导,解决落后技术问题,扶持当地经济发展,提升当地整体畜牧养殖的专业水平,同时利用地域特色孵化单品,带动当地地域特色的实体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加贺)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开鲁县迎来红干椒 ...

  • 重庆持续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工作综述

  • 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即将在上海 ...

  • 金秋如画 山河似锦

  • 我国最大棉花生产基地新疆进入棉花大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