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民生>>维权>>

虚假宣传成为直播带货首要问题

2024-03-21 15:11:41 中国质量报

2023年直播带货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显示

虚假宣传成为直播带货首要问题

本报讯 (记者 张晓航)3月14日,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北京工商大学新商业经济研究院、消费者网等机构联合发布了《直播带货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直播带货消费维权舆情主要反映出虚假宣传、产品质量、价格误导、不文明带货、发货问题、退换货、销售违禁商品以及诱导场外交易8方面的问题。

在对2023年直播带货消费维权舆情数据进行分析显示,涉及虚假宣传问题的舆情数据最多,占比达到了38.97%,排名首位;其次是产品质量问题,占比为34.59%,位列第二;第三是价格误导问题,占比为13.24%;其他分别为不文明带货问题占比7.46%,发货问题占比3.62%,退换货问题占比1.91%,销售违禁商品占比0.18%,诱导场外交易占比0.03%。

对比2022年舆情数据发现,有关虚假宣传问题的维权舆情有所提升,由2022年的第二位上升为第一位,占比由2022年的37.82%上升到38.97%;有关产品质量问题的维权舆情大幅下降,位居第二,占比由2022年的45.75%下降到34.59%;而价格误导占比大幅提升,由2022年的5.08%上升为13.24%。其他问题则保持相对平稳。其中,虚假宣传、产品质量问题占比均超过三成。这说明虚假宣传和产品质量问题仍然是直播带货的主要问题,其中产品质量问题有改善。

直播带货为何问题频发?舆情数据说明,作为一种新型互联网消费模式,直播带货具有模式新、主体多、流量大、频次高、法律关系复杂等特点,部分投机商家和不法分子对监管抱有侥幸心理,不惜通过损害消费者权益的方式来谋取经济利益。

首先是部分平台监管不力,一些直播平台为了吸引更多的用户和广告商,对直播带货的监管不力,导致出现一些不良现象。短视频平台以直播宣传内容为主,更容易在直播时产生虚假宣传问题,而传统电商平台以卖商品为主,更容易产生产品质量问题。其次是部分主播过分追求利益,缺少职业素养,尤其头部主播对舆情影响程度较大。再次,监管和处罚力度有待加大,尤其是加强平台监管。

针对直播带货,《报告》建议消费者应该保持理性和警惕,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要轻信主播的宣传和推荐,遇到网络直播营销问题要依法理性维权。消费者要查看直播平台公示的商家信息,查看其是否有营业执照和相关行政许可,如果平台没有公示商家证照信息,尽量不要购买其商品或服务,否则一旦权益受到损害很难依法维权。要对网络营销主播所推广的商品进行仔细了解和核实,不要轻信主播对产品功效的宣传和超低价承诺,要根据自身实际需要理性消费,避免盲目消费。要保存好直播视频、聊天记录、支付凭证等证据,遇到问题及时联系商家和平台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向当地消协组织或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也可以申请仲裁或到法院提起诉讼,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消费者也要敢于对网络直播营销活动进行监督,对在网络直播营销活动中发现的违规问题进行投诉,以提高网络直播营销整体质量,共同打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直播消费环境。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新能源汽车行业加快智能化和数字化发 ...

  • 山东省宁阳县市场监管局开展城区生肉 ...

  • 浙江省安吉县市场监管局上墅市场监管 ...

  • 福建省特检院七大质检中心多措并举服 ...

  • 环保、健康、安全都要有 全新雅阁e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