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民生>>舆情>>

蹊跷!记者刚打完电话,假冒五常大米神秘下架......

2023-12-04 16:20:04 中国消费者报

近日

吉林省德惠市消费者李先生向

《中国消费者报》

3·15消费者之声全媒体互动平台反映

他通过某买菜平台

网购的五常大米

涉嫌假冒

11月20日

《中国消费者报》

黑龙江记者站、吉林记者站联动

深入黑龙江省五常市对此事进行了深入调查

网购的五常长粒香大米

涉嫌假冒

李先生向记者表示,他网购了一袋标称为五常特产的长粒香大米,网上销售的价格很低,标称净重为25公斤一袋的大米,售价仅为104.99元。

image.png

据李先生介绍,下单后次日,大米就送到了。他发现,大米的外包装袋上标注的生产厂家是黑龙江省五常市长山乡立兴精米加工厂。此外,还写有“五常特产”和“丰粟一号长粒香大米”等字样。仔细查看后,其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为:SC10122018210933。随后,李先生打开包装发现里面装的不是商家宣传的长粒香,而是普通大米,米粒不仅短小,还掺杂着很多碎米。

image.png

发现问题后,李先生数次拨打包装袋上的厂家电话,座机号和手机号均无人接听。扫描包装袋上印制的条形码,显示“无结果,未找到物品信息”。此时,李先生才感觉到自己可能上当受骗了。李先生查阅平台上的相关信息发现,该问题大米的商品评价多达6590条,不少消费者反馈买到了假冒产品。

五常市场监管部门介入调查

发现产品包装标示信息涉假

11月20日上午,记者驱车来到了问题大米包装袋上印着的生产厂家,五常市长山乡立兴精米加工厂。记者向该加工厂厂长付立兴的妻子闫女士提供了网上平台销售的问题大米的等资料后,闫女士表示,这个大米不是他们加工厂生产的,因为他们厂生产的米没有这款包装。另外,他们加工厂生产的长粒香大米也不是这个样子。为了证实自己的说法,闫女士将记者领到另外一个库房,打开了一袋大米。闫女士捧起一把米说:“这个才是我们加工厂生产的长粒香大米,那个是假冒的。”

image.png

11月21日下午,记者来到了黑龙江省五常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该局听取了情况介绍后高度重视,立即部署执法人员迅速赶到长山乡农兴村进行调查。

经查,五常市长山乡立兴精米加工厂未生产、加工、销售过消费者提供的大米及包装物。产品外包装标注的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也不是该厂的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涉嫌假冒五常大米。消费者李先生在网上平台购买到的“五常大米”外包装上的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来自榆树市忠信米业有限公司。目前,该局依法将案件线索移送到吉林省榆树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处理。

假冒五常大米

突然从网上平台下架

经五常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调查,消费者李先生在网上平台购买到的是假冒五常大米,其外包装上的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来自榆树市忠信米业有限公司。11月23日上午,记者与吉林省榆树市忠信米业有限公司经理韩某取得联系。

韩某经理对涉嫌在网上平台销售假冒五常大米一事予以否认,他表示:“我也不知道这是咋回事,外包装袋上印着我们公司的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不能证明就是我们生产的。”

记者询问其是否接受过五常市长山乡精米加工厂委托生产时,韩某经理说:“委托生产过,不过是六、七年前的事情了。”

就在记者与韩某经理通话后的十几分钟,网上销售的这款假冒五常大米突然下架。

image.png

市场监管部门提醒

消费者可通过

五常大米溯源防伪系统

识别真伪

据五常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申伟哲介绍,为了能让广大消费者识别什么是正宗五常大米,该市建立了五常大米溯源防伪系统,对田间到餐桌全过程实行数据上链、可视化溯源管理,消费者可通过扫码查看大米的生产溯源。

image.png

目前,黑龙江五常市、吉林省榆树市的市场监管部门正在认真查处网上平台销售的这款假冒五常大米,本报将对此事继续予以关注。

相关链接

五常大米溯源防伪系统可识真伪

据五常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申伟哲介绍,五常大米先后获得“中国地理标志保护品”“证明商标”“中国名牌产品”“中国名牌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

五常市市场监管局开展长效监管工作,启动了“五常大米千品千检”工程,从严查处生产经营不合格大米等行为。每年10月至次年4月,该局开展五常大米专项整治,严厉打击掺杂掺假、以次充好、以假充真、非法添加香精、冒用地理标志、商标侵权、无证生产、虚假宣传以及质量、计量、认证、价格等方面违法行为。

为了能让广大消费者识别五常大米,五常市建立了五常大米溯源防伪系统,对田间到餐桌全过程实行数据上链、可视化溯源管理,消费者可以通过扫描大米产品上的赋码查看大米的成长历程。

(责任编辑:陆明)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江西省于都县市场监管局加强“生鲜灯 ...

  • 比亚迪携五款车型及核心技术亮相20 ...

  • 中国首台中速大功率氨燃料发动机在辽 ...

  • ​2023东京车展 | 日本“漂移 ...

  • 1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