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民生>>民生热点>>

探访北京热力集团今年首个智慧供热改造项目

2023-11-13 12:41:22 中国质量报

从“忽冷忽热”到“知冷知热”

探访北京热力集团今年首个智慧供热改造项目

□ 本报记者 何 可

“往年,热的时候需要开窗,冷的时候需要穿袄。今年的室温刚刚好,没再忽冷忽热。”今年采暖季,家住北京百万佳苑兰园的刘先生,感受到了与往年的不同。

为刘先生居住的小区提供供热服务的百万庄北里B区热力站,是北京热力集团今年首个智慧供热改造项目,也是首都核心区的示范热力站。据北京热力集团西城分公司车公庄供热服务中心副主任赵宇明介绍,经过智慧改造,供热系统实现了自动调节,让居民的体验从“忽冷忽热”变为“知冷知热”。

“这座热力站从今年8月开始智慧化改造,刚刚经过调试投入使用。”11月8日,记者跟随赵宇明来到这座位于百万庄北里西巷地下3层的热力站,才走进热力站,就看到了层次分明的监测系统、安全系统和控制系统。

这些还只是热力站硬件改造的一部分。此次智慧供热改造硬件部分可分为3个层次,除了热力站,还包括单元楼和用户侧,它们共同构成了供热系统的“感知系统”和“执行系统”。而供热系统的“大脑”则是北京热力智慧供热平台,它集成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控制等一系列先进技术,实现了全过程的智慧化、自动化调节。

在热力站热力智控的大屏幕上,可以实时看到供水温度、回水温度、压力、流量、热量、烟感、水浸等多项数据。赵宇明说,这些数据将实时远传至智慧供热平台,辅助“大脑”下达指令。

一般来说,采暖室温在22℃左右最舒适,但受到天气以及建筑物形式、年代、保温等因素影响,很难做到精准供热,导致“欠供”和“过供”并行,既不能保证供热质量,也导致了大量的能源浪费。

“以往的供热工作更多依靠人工经验判断,运行人员根据气温手动设置供热量,经常存在温度调节不及时的情况。通过智慧改造,人工调控将被系统智慧调控取代,供热工作更加精准,实现了从‘经验主导’向‘人工智能’迈进。”赵宇明说,得益于分层次智慧供热改造,仅2022年北京热力集团就减排二氧化碳约1.97万吨。

“有了这项技术,我们的服务也能主动向前一步,更有针对性。”赵宇明说,智慧供热系统能科学分配每个单元的热量,保证室温达标。而且通过系统中的温度、压力、流量、热量采集器,问题处置也能更加精准高效,让检修工作更加有的放矢。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中国好,世界会更好——镜头里的第六 ...

  • 新疆乌苏市市场监管局专项检查“生鲜 ...

  •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芦南村村民抢抓农 ...

  • 2023年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 ...

  • 重庆市梁平区大力推进道路交通建助力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