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北方地区进入冬季气温下降,穿上羽绒服能让我们在零下二十几度的室外无惧严寒。近些年,市场上羽绒服的款式、面料丰富多样,价格不等。消费者挑选羽绒服最关注的就是价格和保暖功能,有消费者会关注标签上的充绒量和含绒量数值。不过,这两个概念是什么含义,很多人都表示并不清楚。消费者如何选择购买羽绒服,黑龙江省双鸭山市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温馨提示广大市民:
羽绒制品的产品标识标签中必须明确标注填充物、含绒量、充绒量以及执行标准。含绒量是指绒子和绒丝在羽毛羽绒中的含量百分比,也就是一件羽绒服中,羽绒占全部填充物的百分比,在一件含绒量90%的羽绒服中,羽绒占填充物的90%,剩下的10%是羽毛。如果含绒量低于50%,就不能称为羽绒服了。而充绒量则是指一件羽绒服填充的全部羽绒的重量,在标签上通常使用克来标示,充绒量越高,保暖性能越好。
日常想要轻便又保暖的羽绒服,可以选择蓬松度高的产品,按压羽绒服是否有弹性可以判断羽绒蓬松度。羽绒服是否保暖,除了较高的含绒量,还需要与款式、衣长相匹配的充绒量,蓬松度也是衡量羽绒保暖程度的重要指标,蓬松度高的羽绒能够锁住更多空气,也更保暖。
消费者在购买羽绒服时,首先应查看产品标识,看品牌商标、生产厂家、合格证及质量等级等内容是否齐全,需特别注意辨别含绒量和充绒量两项指标。
羽绒服的吊牌中会标明填充物的类别,一般分为鹅绒或鸭绒两种。同等含量的鹅绒比鸭绒保暖性更好,价格也更贵,购买时可先看吊牌,含绒量和充绒量可在吊牌中看到。
在此提醒大家,无论到实体店还是网上购买羽绒服,都要留存好购物小票、发票等交易凭证,网上购物还要留好交易订单号、付款等凭证,一旦遇到消费纠纷,可作为有效证据维护合法权益。(供稿: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市场监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