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民生>>便民>>

当心“养老”变“坑老”!重庆市沙坪坝区消委会和四川省眉山市消委会联合发布消费提示

2022-07-26 16:19:38 中国质量新闻网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蒋俊 谢旺江)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是每一个老年人的期盼。近年来,老年人成为一些不法分子眼中的“香饽饽”,将养老陷阱层层包装,侵害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近日,重庆市沙坪坝区消委会和四川省眉山市消委会联合发布消费提示:看好钱包,当心“养老”变“坑老”。

一、认清套路,防范陷阱

目前,针对老年人的消费陷阱层出不穷,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万能保健产品。目前保健产品陷阱花样繁多,健康讲座、专家推荐、免费体检都是不法商家的常用手段;免费礼品、嘘寒问暖、热情异常是不法商家销售人员的必备技能;夸大功效、模糊食品药品概念、混淆医疗器械和普通产品的区别是不法商家的常规操作。真正的核心目的是让老年人高价购买其产品。

2.投资养老项目。“养老地产”、“养老公寓”等所谓的高端养老项目是目前不法分子常用的诱饵,更有甚者谎称有关系可以代办养老保险服务,让老年人缴纳高额费用后再以需要“打点关系”等理由多次将老年人手中的钱财掏空。

3.热情投资推销。老年人对新事物,新科技辨别能力较弱,不法分子利用虚构的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投资理财项目,以高回报低风险为诱饵,或是准确说出电话接听者的具体个人信息,向老年人推销各种“陷阱”,甚至将老年人拉入传销组织。

4.低价免费出游。老年人外出旅游越来越多,不法商家利用老年人节俭的习惯,用不合理的低价甚至免费组团出游,吸引老年人参加,然后将旅游变成购物,将各种商品以远高于市场价卖给老年人牟利。

二、提高警惕,加强认识

对于养老消费陷阱,广大老年人要提高警惕,切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不贪图小利,不参加各类免费的“讲座”、“体检”、“旅游”;多关注相关的新闻,多学习消费知识,更新消费观念,加强对各类食品、药品和保健品的区分能力;子女们也应多关心老年人的情况,多沟通,多了解,帮助老年人形成遇事多和家人朋友商量的习惯。

三、留存证据,依法维权

在消费过程中,务必存好聊天记录、订单信息、支付信息、交易凭据等相关交易凭证,并向商家索要发票或收据。一旦发生消费纠纷,在成年子女的陪同下与经营者协商,如协商不成功,可拨打当地12315消费者投诉电话或向当地市场监管和消委会等相关部门投诉,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加贺)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安徽省淮北市市场监管部门开展高温天 ...

  • 江西省南丰县市场监管局集中开展奶茶 ...

  • 江苏省如皋市城北街道联合当地市场监 ...

  • 重庆市北碚区静观镇双塘村荷花培育基 ...

  •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江区种植的火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