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民生>>便民>>

免费体检?专家义诊?这样的“好”事你要注意了!

2022-06-07 12:00:24 中国质量新闻网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如果你或你的家人遇到以“养老”为名的诈骗,别犹豫,随手送Ta一个举报。如何识破“养老诈骗”陷阱?这里为大家总结了常见套路。

套路一:食品?保健食品?警惕挂羊头卖狗肉

不法分子通过在食品中掺杂掺假或非法添加药品等非食用物质,让普通食品具有“药用”作用,带来严重食品安全危害。此外,不法者销售的保健食品等特殊食品,还可能存在标签、说明书内容与注册或者备案的标签、说明书不一致的违法情况。

在购买食品、保健食品时一定要看清食品标签,只有带“蓝帽子”标志的才是保健食品,普通食品不得宣传保健或治疗功效。

套路二:免费体检诊疗?非法医疗器械存隐患

免费量血压、免费电子针灸、免费测经络……一些不法分子瞅准老年人注重健康养生的心理需求,在“养生馆”内摆放五花八门的理疗仪器,吸引老年人免费试用再变相推销,存在风险隐患。国家对生产经营医疗器械单位有严格规定,禁止销售未经注册的第二、三类医疗器械的违法行为,禁止经营或使用过期、失效、淘汰的医疗器械。

在《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中,如:血压计、磁疗仪器、电疗仪器、理疗康复仪器、综合电针仪、电子穴位测定治疗仪等都属于二类以上医疗器械,需要备案方能经营,除此以外的“XX功能仪器”都不可宣称治疗疾病功能。

套路三:非法会销设陷阱,虚假宣传莫相信

不法分子坑蒙老年人的最后一步,就是诱导买买买!其中,最多的方式就是通过组织讲座听课、养生宣讲、专家义诊等形式非法会销,甚至不乏假扮医生、专家、教授,以介绍健康、养生知识等形式变相营销商品,发布虚假广告和虚假宣传的违法行为。

什么防癌抗衰中草药、降三高的保健食品、红外线枕头、电离子饮水机……怎么忽悠怎么来,只要老年人相信就可以。这些商品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高价!此外,还有诸如养老金融投资、以房养老等名义非法集资或者变相非法集资的虚假广告、虚假宣传行为老年人也要谨防上当受骗。

遇到疑似“养老诈骗”怎么办?

目前,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已全面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开通群众举报渠道。

全国扫黑办智能化举报平台:12337

消费者投诉举报专线电话和全国互联网平台:12315

(供稿:上海市市场监管局)

(责任编辑:加贺)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山东烟台开发区市场监管局开展以“食 ...

  • 广西南宁市市场监管局专业市场分局开 ...

  • 江西于都县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走进校 ...

  • 深圳市市场监管局构建食品安全智慧监 ...

  • 6月7日迎来世界食品安全日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