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财经>>综合时讯>>

中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2023-11-02 13:48:03 中国质量报

中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论剑”教育 百家争鸣

□ 杨 静 本报记者 丁 莹

10月31日,由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主办,北京师范大学科技集团承办的“中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市举行。此次研讨会旨在深入探讨中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为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强化宣传引领、凝聚社会共识、促进行业交流。来自全国各地的基础教育专家、教育机构和企业负责人等60余人参加本次研讨会。

为深刻把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助力构建教育现代化评价体系,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发起中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数,由北京师范大学科技集团的专家团队提供研究支持。

中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数首期将以基础教育为研究对象,充分结合典型区域的教育发展实践,构建中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体系,旨在以数字语言解读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现状,以数字工具客观衡量区域教育发展水平,以教育数字化精准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研讨会上,北京师范大学京师特聘教授、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青年学者薛二勇系统性解读了中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数的指标体系、测算方法等。他表示:“中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数旨在为区域(区县)教育发展画像,分析各地教育发展的优势与弱点,科学筛选中国教育示范案例,为各地区教育发展与改进提供充分、准确的证据与诊断服务。”

聚焦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应抓住学生成长的本质内涵。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马陆亭指出:“教育的根本在于帮助孩子成长,教育过程就是孩子的成长过程。教育应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科学成才。德是社会人的起点;智是个体在社会上生存发展的能力;体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美是打开青少年另一扇门的钥匙;劳即人生的正常状态。”

对于中国基础教育发展未来的新赛道,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研究员高书国表示:“未来10年,全球政治经济即将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世界教育将进入4.0时代,经济全球化、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风起云涌。新技术创新与变革,加速推进中国教育从传统到现代的战略转型;实体教育与虚拟教育深度融合,教育方式与学习方式发生深刻变革;社会需要水平提升,个性化、终身化、多样化教育格局正在形成。”

同时,为聚焦基础教育发展的实际问题,助力中国基础教育不断迈向新高度,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沈阳市苏家屯区、洛阳市西工区等地教育相关部门在研讨会上从实践角度分享教育发展经验和案例。

为破解家校社协同程度不高、共育机制不完善等难题,康巴什区全力推进“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实验研究”,有力推动“双减”落实见效,让教育的力量看得见。

据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教育体育局局长李美荣介绍,康巴什区本着“一体化构建,融合化推进”的原则,从体制机制一体化、队伍建设一体化、课程建设一体化等方面,整体构建了家校社一体化工作体系,力求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依托”的协同育人新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为切实推进家校社协同课程建设,康巴什区以“协同育人,融合推进”作为课程理念,构建“横向贯通、纵向衔接”的课程体系,横向构建“家校社一体化”课程,通过基地实践、场馆研学、社会交流等主题活动,拓宽视野,培养能力;纵向构建“小初高一体化”课程体系,聚焦目标、明确主题、分段实施,形成了校级课程有特色、班级课程有个性、研学实践课程有品质、家长课程有分层的协同育人课程建设新格局。

“康巴什区将教育作为第一事业来抓,各部门全力支持教育,各企业倾囊资助教育,交警、厨师、家长志愿者等人员自觉参与‘教育安全我守护’‘学校美食我当家’‘康城教育大家说’等系列活动,做康巴什美好教育品牌的形象大使,以实际行动支持教育,让整个社会拥有‘育人’好氛围。”李美荣说。

洛阳市西工区智慧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南昊分享了“智慧教育助力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实践与探索”的实践案例。南昊表示,“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洛阳市西工区投入4800多万元,实现区域所有中小学科教云平台、智慧黑板、护眼灯等软硬件全覆盖。全区师生借助线上平台,实现与教育发达地区优质资源共享,通过同上一堂课、智慧教研等线上线下交流互动,为学生培养、教师队伍建设、学校育人和区域教育均衡及发展提供新模式”。

为有效解决区域内学校发展不均衡、现有评价体系重考试分数而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等问题,沈阳市苏家屯区教育局在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教育数字化变革过程中,成功推动了区域内教育评价改革,构建了“绿色生态评价”体系,该体系突出学生个性化和综合素养的发展,突破了传统成绩评价的局限。同时率先提出“幼小初高一体化适应性评价”理念,着力解决学生在升学过程中的适应性问题。

沈阳市苏家屯区教育局副局长陈小锋表示:“‘绿色生态评价’体系避免了教育教学的盲目性,带给学生成长的喜悦感、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学校进步的动力,以及家长的教育认同感和获得感。”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文化浸润人心 点亮万家灯火——各地 ...

  • ​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仙居乡张湾村青 ...

  • 第6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即将在上海 ...

  • 河南省渑池县市场监管局质检中心主动 ...

  •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阅海公园秋景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