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财经>>产经>>

让“冷”资源真正变成“热”经济——访哈尔滨体育学院教授、黑龙江省冰雪产业研究院院长张贵海

2023-02-21 12:30:40 中国质量报

让“冷”资源真正变成“热”经济

——访哈尔滨体育学院教授、黑龙江省冰雪产业研究院院长张贵海

□ 本报记者 徐建华

携程发布的《2023年春节旅游总结报告》和驴妈妈旅游网联合奇创旅游集团共同发布的《2023年春节长假出游总结报告》均显示,体验冰雪运动是今年春节出游热门主题之一。受北京冬奥会持续影响,加之今年正月初三起全国大范围降温影响, 冰雪类产品春节出游人次同比增长超两倍,“冷”资源变“热”经济,越冷越火。

在后冬奥时期,如何让这样的“热度”持续,从而真正实现“冷”经济的“热”发展,中国质量报专门采访了我国冰雪经济专家、哈尔滨体育学院教授、黑龙江省冰雪产业研究院院长张贵海。

中国质量报:今年春节全国冰雪市场升温明显,您觉得今年冬季的冰雪经济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

张贵海: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为冬季冰雪活动创造了条件,冰雪赛事可以正常举办,旅游滑雪可以跨区域流动,特别是重点冰雪运动和旅游地区,冰雪经济恢复势头猛、速度快、幅度大。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在春节黄金假期,人数爆棚,不得不采取定额限流、预约、分时的方式舒缓人流压力。亚布力滑雪度假区阳光滑雪度假村在假期一房难求,市场调节价已经翻番,滑雪人数已经恢复到疫情前70%,超出预期。在冬奥会举办地张家口,雪场滑雪人数增长更快,已经接近疫情前水平,特别是万龙滑雪场更是单日滑雪人数超过索道运载力,滑雪排队等候的现象多了。总体看,滑雪消费市场“南热北冷”,在北方的2S级以下的滑雪场,相对而言经营恢复幅度偏低。

中国质量报:北京冬奥会之前,“三亿人上冰雪”已经让我国的冰雪运动、冰雪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将这种冰雪热情推向了高潮。您觉得北京冬奥会对冰雪经济的发展影响如何?后冬奥时期的冰雪经济与冬奥会之前有何不同?

张贵海:习近平总书记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就像是一个弹射器,可以推动我国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飞跃式发展。北京冬奥会为全国做了一次冰雪运动启蒙、普及和提升,让更多人关注、参与冰雪运动,打开中国冰雪运动的市场通道,为冰雪产业培养了无数消费者,同时也刺激了在冰雪运动和产业领域的投资。后冬奥时期冰雪经济更平稳、更有规模、更有质量、更有后劲、更有发展潜力。

中国质量报:尽管我国冰雪经济因为北京冬奥会周期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那些冰雪经济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和地区相比,仍有巨大的进步空间。您认为应该如何更好发挥冬奥遗产作用,助力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

张贵海:发挥冬奥有形遗产和无形遗产市场价值,要做好场地场馆的再利用。冬奥会不是一锤子买卖,冬奥会后要发挥冬奥有形遗产的运动、文化、旅游功能,形成新的消费项目、消费场景。同时,也要把北京冬奥精神融合在社会生活中,让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理念成为我们工作的信条,特别是要把冰雪运动的技术、服务、文化等无形资产,开发成服务的新市场,成为后冬奥新消费项目,推进冰雪经济向深度广度发展。

中国质量报:目前,我国冰雪经济中二产、三产的发展也不均衡,您觉得冬奥会对哪个产业的助力更为明显?哪些产业需要突破的空间更大?

张贵海:冬奥会促进我国冰雪运动和国际接轨,运动技术接近世界水平。从产业全球分工看,欧美国家发展早,在冰雪装备领域有比较优势,比如多年形成的品牌、长期积累的技术、明晰的知识产权保护,确实给我们后发国家造成发展壁垒和超越障碍。这次冬奥会让国内装备制造业看到了机会,锚定了方向,找到了发展的参照物。推进冰雪装备国产化,中国冰雪装备制造业收益最多,在未来发展中还将上台阶上档次。

中国质量报:在您看来,我国冰雪经济发展的瓶颈和短板在哪里,如何克服?优势在哪里,如何发挥?

张贵海:瓶颈是市场通道尚未全面打开。在供给侧,场地场馆规范建设方面还不足,特别是滑雪场有数量但质量有待提升,产品结构不合理,不能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需求侧方面看,老百姓的消费意识和潜能尚未激活,要加大鼓励力度 。

一要政策导向更明晰,具体措施更务实。对于冰雪产业的企业给予支持很重要,特别是三年疫情,很伤冰雪企业的元气,可以在一定期限内在信贷、税收、水电费优惠上给予支持。

二是地方要把冰雪经济纳入到国民经济序列中,做好产业融合。政府在产业导向中发挥作用,做好示范和表率。要把冰雪经济和新农村建设、巩固扶贫成果相结合。

三是调整体育场地的生态土地政策,鼓励在五荒地、非农地进行滑雪场建设,给于山区冰雪发展更大空间。

我国具有政策、市场、服务优势,现在看也具有投资优势,社会资本对冰雪产业有兴趣,可以引导资本流入。我国冰雪消费市场和整个欧洲游市场相当,但供给不到欧洲的1/4,可以加大开发力度,提供更高质量的冰雪产品。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直播间比价行为极易误导消费者

  • 东坡文旅大会 | 东坡鱼、醉鹅肝… ...

  • 加强管线排查 保障安全生​产

  • 第32届中国国际汽车服务用品及设备 ...

  •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着力打造轨道交通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