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一些包装或内容含有色情暗示、宣传违背社会风尚的食品,公然面向未成年人在校园及周边、网络平台等销售,有些甚至成为“网红零食”,严重影响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这些食品大多带有软色情样式和含义,或者以“整蛊、恶搞”为名,是异变为刺激孩子感官、污染童心的“怪胎”。无良商家利用未成年人猎奇的心理进行营销,在食品名称、外观、造型、包装等元素上搞花样博眼球,毫无道德底线、违背公序良俗,伤害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甚至影响正确“三观”的形成,已然触犯道德底线和法律红线。社会各界必须联合行动起来,坚决抵制向未成年人“无底线营销”食品,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各食品生产商和经营者要认识到“无底线营销”食品属于违法行为,应全面落实主体责任,自觉加强守法经营、诚信经营意识,坚决杜绝出现以食品名义宣传软色情、低俗信息等有违公序良俗的“擦边球”行为。食品生产商要加强生产经营过程控制和标签标识管理,主动监测上市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对存在的隐患及时采取风险控制措施;经营者要自觉拒绝无底线营销食品,不采购、贮存和销售包装或标签具有色情、暴力、赌博、恶搞等违背公序良俗、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食品,一旦发现立刻下架;电子商务平台要依法依规落实入网经营者资质核验、登记等义务,重点审查、监测无底线营销用语及行为,对平台内经营者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要及时采取警示、暂停或终止服务等措施,并将处理情况向市场监管部门报告。
市场监管部门应充分发挥市场监管的法律“工具箱”,对面向未成年人无底线营销的违法违规行为要综合运用登记注册、日常监管、执法稽查、信用监管等手段实施联合惩戒,严厉打击食品安全、不正当竞争、广告、商标、电子商务等领域的违法行为,属于严重违法失信情形的一律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涉嫌犯罪的一律由公安机关查处;公安机关应及时梳理违法犯罪线索,严厉打击生产经营有毒有害食品、传播淫秽物品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违法犯罪行为;学校要加强对青少年的宣传教育和思想引导,倡导学生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和消费理念,提高未成年人自觉识别、抵制无底线营销食品行为的能力,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家长应明确自身监护义务和责任,共同抵制“无底线营销”食品。家长要向孩子说明这些食品对身心健康的危害,不断增强孩子自觉抵制“无底线营销”食品的能力,树立健康、理性的消费理念。同时要教育孩子不购买超过保质期限、无标签标识或标签标识不符合标准的食品,提高食品安全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
今年“六一”国际儿童节,适逢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一周年,市场监管总局及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公布一批“无底线营销”食品典型案例,严惩一批违法分子,形成有效震慑,整治专项行动取得一定成果。
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形成社会共治良好局面,离不开社会各界通力合作。挤压恶搞、低俗食品的市场空间,斩断伸向未成年人的无底线营销黑手,让“无底线营销”无所遁形。(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