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财经>>产经>>

各行业专家共赞榄菊“植物与科技”的品牌初心

2021-12-20 16:33:13 中国质量新闻网

12月8日,“敢为 · FORWARD”——榄菊集团2022年全国营销大会暨品牌创立40周年庆典上,榄菊发布了品牌战略升级宏伟蓝图,确立“源自植物力量、科技护卫健康”的品牌核心价值和全新VI体系,并提出“全球领先的护卫人居健康科技品牌”的全新品牌发展愿景。

行业专家、媒体人士、经销商客户代表等近千人见证这一辉煌时刻,并给予榄菊品牌美好祝愿。中国日用杂品工业协会理事长杨西京、东道品牌创意集团广州分公司总经理陈庶、华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徐汉虹、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央视市场研究(CTR)总经理助理/媒介智讯总经理/CTR媒体融合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赵梅、华风气象传媒集团媒体资源运营中心主任白静玉等权威专家从各自领域对榄菊科技创新、品牌塑造、创新营销等方面进行了专业分享和探讨。

1639977184(1).png

榄菊集团2022年全国营销大会现场

中国日用杂品工业协会理事长杨西京高度评价榄菊以“创新”引领发展,结出累累硕果,实现了从“中山名片”到“中国名片”的升级。杨理事长冀望榄菊继续发挥行业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消费者体验为导向,持续精耕细作,不断为行业注入新的活力,在高质量发展、技术研发创新、打造品牌、优化产品结构、标准引领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植物科技

2017年,榄菊便创新性地提出由“日化”至“家护”的品牌升级理念,并相继推出蟑螂、苍蝇、老鼠等有害生物的全系列防制产品。为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榄菊品牌迎来再次升级,通过一年多的消费者洞察、市场调研和多维探讨,前瞻性地将自然科技的力量纳入品牌发展观当中。立足长远发展,提升品牌势能。

协助榄菊此次品牌升级项目的东道品牌创意集团陈庶总经理说:“在这次合作过程中,通过与榄菊高层领导、经销商客户以及消费者的交流探讨,我们看到了一个追求品质、富有创新精神与国际视野的品牌。相信借助此次品牌升级,将更有利于榄菊源自植物力量的品牌形象构建,助力品牌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

技术创新

榄菊自诞生起便拥有创新的基因,其自主研发的国内第一款电热驱蚊产品,填补了国内市场的空白。在发展过程中,榄菊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建立省级技术研发中心和家卫杀虫产品基地,并与中国天气、华南农业大学等权威机构携手探索有害生物防制领域的技术,开启前瞻性行业研究。

华南农业大学徐汉虹教授对榄菊的科研力量予以了充分肯定。“基础研究是产品的源头,只有重视基础研究,才能从源头上创新。榄菊的产品能够在市场上占据优势,并获得众多科技大奖,这与榄菊重视基础研究有着重要关系,这对中国所有品牌都应该有借鉴意义。”

大会上,榄菊品牌提出全新品牌核心价值——植物科技。徐汉虹表示非常赞同这一价值理念,“榄菊与植物的渊源颇深,它的标志就是一朵菊花,我们驱蚊产品的核心成分也是拟除虫菊酯。在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质量的今天,榄菊将天然植物原料成分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推出安全、环保、高效的产品,让消费者满意放心,相信一定能有更大的发展。”

品牌创新

对于品牌发展而言,创新不仅限于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企业管理、商业模式、营销服务等方方面面均需要创新。

赵梅女士对榄菊在品牌塑造、媒介营销方面的表现予以了充分肯定。新时代的商业竞争,将是品牌价值的竞争。中国品牌正从技术、质量、实用性等多方面征服中国乃至世界消费者。

“榄菊与中国天气这样的媒体平台合作,并且积极开展421爱家无虫日等公益活动,很好地建立起社会参与者的良好企业形象,同时也树立了品牌公信力。榄菊还通过与学院奖的合作,在年轻消费群体中提升了影响力。这些都是很好的传播创新。” 赵梅说。

服务民生

榄菊与中国天气曾联合推出的全国蚊子预报地图、全国灭蟑姿势地图、“文学中的‘蚊学’”等有趣的互动科普内容,都受到了网友们的热捧。

华风气象传媒集团白静玉主任认为,双方保持合作的初衷是一致的,都是为民生服务。“中国天气是气象专家,而榄菊是人们身边的蚊虫驱杀专家。专注、专业是榄菊多年来凭借实力所呈现出的鲜明的品牌标签,不遗余力地研发与创新,为消费者源源不断地提供着优质、健康、绿色、环保的产品与专业的有害生物防制知识。”

如今的榄菊已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产品远销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家庭卫生杀虫行业一张闪亮的名片。这一切成就,都离不开榄菊对消费者需求的重视,对产品质量的坚守、对创新的追求。

承怀赤子之心,榄菊将以护卫人居健康为己任,为更多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带来更优质的产品与服务。

(责任编辑:加贺)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我是您餐桌上的那双眼 | 《食安 ...

  • 小小基因芯片有大作用 聚焦文昌鸡育 ...

  • 江苏省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快建设质量 ...

  • App账号注销难

  • 广东省东莞市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元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