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质量新闻网汽车资讯
当前位置:>>汽车资讯>>新闻>>焦点图

打破新能源汽车束缚 多项技术优势助力比亚迪高歌猛进

2021-11-24 13:02:39中国质量新闻网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在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技术上实现了突破,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先发优势。其中,比亚迪作为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的头部企业,一直坚持自主创新,持续推出获得市场认可的产品。

数据显示,比亚迪在10月份仍然保持住增势,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10月份完成销量88898辆,同比增长90.9%,环比增长12.5%;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销量80003辆,同比增长达到了262.9%。10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整体销量达到了31.7万辆,比亚迪的销量在其中的占比已超过1/4。为何比亚迪能在新能源赛道上一路高歌猛进,归结于其产品优势,而在产品优势的背后,则是强大的技术优势。

深耕新能源汽车,掌握全产业链核心技术

比亚迪坚持自主创新,掌握了电池、电机、电控及芯片等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核心技术,实施“全产业链+全市场”战略。比亚迪现有3.5万名技术研发人员,累计申请专利3.4万件、授权专利2.2万余件,已形成了强大的整车及全产业链核心零部件自主研发能力。比亚迪研发的高端纯电动乘用车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在电池系统、功率模块和充电技术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实现了整车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和充电便利性的协同提升,解决了当前电动汽车的安全、续航、充电、动力等性能协同提升的难题,有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

高新技术凸显优势,助力高质量发展

在过去5个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逐月增加,拥有如此强劲的市场表现,与其产品力有很大的关系,而产品力的背后则是技术实力的体现。在技术方面,比亚迪拥有庞大的技术研发团队和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

DM-i超级混动技术:比亚迪DM-i超级混动系统,以骁云-插混专用1.5L高效发动机、EHS电混系统和DM-i超级混动专用刀片电池为核心,发动机的热效率高达43.04%,其采用了公认节能的阿特金森循环,使用高达25%的低温废气再循环降低进气损耗,最大努力减少能量损失。

EHS电混系统集成了双电控、双电机和离合模块。两台电动机中一台负责发电,另一台负责驱动和能量回收,两台电机转速可达16000rpm,拥有非常宽泛的经济区间,最高热效率达到97.5%。此外,这两台电动机还采用了扁线绕组技术,相比传统的园线绕组方式,相同功率下电机的体积更小,更节能。

比亚迪还专门为DM-i超级混动开发了专用刀片电池,其可以做到穿刺不起火安全性能大大提升,同时能够节省电池包空间,提高电池包体积能量密度。刀片电池还采用了比亚迪独创的脉冲自加热和冷媒直冷技术,加热效率提升10%以上。

比亚迪DM-i超级混动技术使车辆兼具燃油车和纯电动车的优点,从而快速下沉市场。根据近几月的产销快报来看,比亚迪DM-i混动车型的销量处于爆发式增长中,成为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出货主力。

整车电池无铅化:目前,比亚迪已将插电式混动车型的启动电池从铅酸电池全面切换为铁锂电池。铅酸电池拥有较强的自动放电特性,导致长时间不使用就需要接电或更换电池,而铁锂电池拥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在电池管理系统的高效率配合下,可自动检测小电池电量,通过大电池自动给小电池补充电量,不会出现车上有电,车却缺电的情况。

除此之外,大部分铅酸电池的使用寿命只有2-3年、且生产和废弃过程中存在严重污染和危害,同时其体积和重量较大,大大提高了整车能耗。铁锂电池的寿命则可以做到与整车等长、生产和回收过程更加绿色环保,加上轻量化、小型化的优势,进一步助力整车能耗的降低。

可以看到,当比亚迪把启动电池从铅酸电池切换为铁锂电池后,不仅规避了前者的短板,同时也发挥了自身在电池生产和管理上的优势,让汽车更智能、更环保。

通过技术才能看到更远的未来,近年来,比亚迪注重创新和实践,以技术创新为驱动,持续为用户打造更好的汽车生活。从这几年比亚迪在销量和口碑上的高歌猛进表现来看,这份努力和执着已经赢得了用户和市场的认可。在未来,伴随着比亚迪核心技术的迭代进化,将为消费者和市场创造出更多惊喜。

(责任编辑:崔立明)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