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至2月召回总数下降67.46%,召回主动性明显提升

2020-03-03 10:06:06 中国质量新闻网

中国质量新闻网(徐天允)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发布的召回公告统计,今年1至2月国内汽车市场共发起18起召回公告,涉及12个品牌共计25.03万辆缺陷汽车被召回,召回总数相较于去年同期大幅下降了67.46%。

汽车产品召回是指车企将已经送到4S店或最终用户手上的汽车收回,进行集中维修或报废处理。一般出现汽车产品召回的主要原因是厂家生产的车型批量性出现问题。很多消费者对于召回都有一定抵触心理,认为有召回的品牌是质量不好的象征。实际上,在笔者看来召回更像是小孩子犯错误后写的保证书。没有人能保证自己不犯错,同样也没有任何厂商能保证自己的产品永远不出问题,而召回就是在出现问题后就寻求有效解决方案的过程。

主动召回比例不断增加,所有召回均在隐患爆发前完成

在召回公告中仅有奇瑞汽车1例是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启动缺陷调查后,受调查影响采取的召回措施。另外17例均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启动缺陷调查前采取主动申请召回措施。而此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多次约谈某企业,要求其尽快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消费者的行车安全”的相关字眼并未在今年1至2月的任何一次召回公告中出现。由此可见,车企正在从逃避召回、谈召回色变向主动提出缺陷产品召回转变。

车企正在逐渐向主动召回转变(漫画作者 徐天允)

就召回原因而言,1至2月召回数量偏多的前三位分别是发动机、底盘悬架、安全气囊及安全带问题,分别占比39%、33%及8.7%。总体来看,连续两个月的召回总量或多或少受春节假期和疫情的影响,均处于低位运行状态,总体而言,截至目前,所有召回均在安全隐患规模性爆发前完成,召回状态较好。

奔驰“减振门”持续发酵,但召回主动性有所改变

在今年2月的召回公告中,梅赛德斯-奔驰召回了1531辆进口E级两驱轿车,并将对召回范围内的车辆进行免费加装前减振器加强组件,包括改进后的下控制臂衬套、减振器弹簧上端垫片、缓冲块及其他加强组件,以消除安全隐患。实际上,此次并非奔驰首次因前减震器问题对车辆进行召回。去年5月,奔驰便因前减振器故障,共召回约57.15万辆国产E级两驱、国产C级两驱和进口C级两驱缺陷车辆。去年11月,奔驰又对29.98万辆国产E级车型进行了二次召回并扩大了召回范围,扩大后涵盖约9.2万辆国产E级及2873辆进口E级。

值得注意的是,奔驰除第一次57.15万辆召回是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启动缺陷调查后,受调查影响采取召回措施外,其余的二次召回、扩大召回均为主动召回。

“高田气囊门”余音未了,但更多是捕捉“漏网之鱼”

在1至2月的召回案例中,有2.2万辆车涉及安全带及安全气囊问题,其中1.1万辆均为“高田气囊门”,共涉及斯巴鲁森林人、力狮、翼豹及华晨宝马318i、325i、进口宝马318i、323i、325i、328i、330i等车型。

“高田气囊门”爆发始于2009年在美国发生的一起交通事故,由于事故车辆使用的安全气囊采用硝酸铵气体发生器且未配备干燥剂,气体发生器在气囊展开后出现了异常破损,驾驶员被气囊中弹出的一个金属碎片划破颈动脉,最终导致死亡。自该事故发生以来,“高田气囊门”便开始备受全球关注。时隔十一年,“高田气囊门”的余温仍在,但相比于此前数千万的召回数量而言,现如今的相关召回更多的是捕捉“漏网之鱼”。

近几年,随着车企的觉悟、解决汽车产品的缺陷机制提升,主动召回率也在不断提升。而主动召回率的提升也是对整个汽车行业的一次优胜略汰,相信在更多车企的“榜样光环”带动下,未来将会有更多的车企主动召回缺陷产品,使整个汽车行业进入良性发展阶段。

(责任编辑: 李素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