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销量四连降 下行中的动力电池如何度过艰难时刻

2019-11-18 10:34:56 人民网

高速增长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在今年7月戛然而止。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万辆和7.5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35.4%和45.6%。7-10月,新能源汽车市场下降幅度有持续扩大的趋势。

新能源汽车销量下降,在汽车零部件中首当其冲的便是动力电池企业,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数据显示,2019年10月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约4.07GWh,同比下降31.35%,动力电池装机量连续第三个月同比下滑。

除了整车应用市场受财政补贴退坡影响,整体销量下滑影响动力电池装机量外,动力电池企业普遍遭遇现金流紧张、利润降低、材料价格上涨等难题,影响了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整体出货量和前三季度的业绩。

动力电池行业如何渡过艰难时刻?2019年11月14日,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联合电池中国网、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主办,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和壹能(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四届动力电池应用国际峰会(CBIS2019)”在天津召开,峰会聚焦近一年来国内外动力电池行业发展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彦龙指出,中国新能源财政补贴大幅退坡,能量密度门槛大幅提升,应收账款高企,对中国动力电池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由于下游新能源车企资金链压力的传导,同时上游材料价格居高不下,动力电池企业的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电池企业在夹缝中艰难求生,市场洗牌进一步加剧。

具体来看,电池行业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2018年中国动力电池前20强装机量超过92%,前五家企业占据73%,2019年1-10月,装机量更是占到了整体市场的90%。与此同时,低端过剩产能严重过剩,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国内动力电池产能约为92GWh,但产能利用率仅为25%,随着新产能的继续投放,到今年年底,动力电池年产能将达到200GWh,可装备400万辆新能源汽车,是2018年产销量的4倍,在这种背景下,第二、三梯队电池企业生存的压力越来越大,随时有被淘汰的风险。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动力电池分会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1-10月份中国在新能源汽车装机的动力电池企业约有89家,今年1-10月数字减少到了29家。

2020年后中国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将完全退出,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将面临国外企业的激烈竞争,特斯拉已经在中国上海建厂,日韩的电池企业包括松下、三星、LG化学、SK等在中国做好了充分准备,在产能方面大力布局,而且政策嗅觉和市场策略更加灵活。外资企业的进入将进一步冲击国内已然竞争激烈的动力电池市场,推动国内动力电池厂家洗牌的步伐。外资持续加码,对中国动力电池企业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中国的电池企业也要积极地走出去,在技术、市场和资本等领域的运营环节更加国际化,迎接国际竞争,提升在国际汽车厂商中的配套份额。

■过于激进的能量密度和充电倍率不可取

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零部件,其能量密度直接决定了电池汽车的续驶里程,此前,受补贴政策引导,动力电池产业朝着高能量密度快速发展,三元材料迅速推向市场,其市场份额已远超磷酸铁锂,占据市场份额的六成以上。

近期,新能源汽车发生了多起燃烧事故,引发行业和社会激烈讨论,关于激进追求能量密度和续航里程的质疑也开始出现,一方面,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是否全部集中在不断提高汽车的续航能力方面值得探讨,另一方面,过分追求高能量密度、高充电倍率也会增加电池的成本压力和安全隐患。

欣旺达电子副总裁梁锐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能源汽车过于激进地追求能量密度的做法值得探讨,新能源汽车必须坚持安全第一,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未必一定需要很长的续驶里程,对一般的通勤代步车而言,可能100多公里的续驶里程就能满足需求。梁锐认为,未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仍然是技术前进的方向,但是对于动力电池厂家而言,追求能量密度不能急功近利,牺牲电池的安全性,电池企业要稳打稳扎,循序渐进,合理发展。

■技术创新 多元发展谋前路

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新能源汽车创业投资子基金合伙人兼总裁方建华表示, 近年来,我国动力电池产业持续进行技术创新,在电芯成组、电池箱体、PACK等系统性优化设计、轻量化处理方面,以及改进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等原材料体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有效提升了能量密度和电池品质,降低了电池成本。面对当前补贴政策的退坡,技术创新升级仍然是动力电池行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在高镍三元、硅基负极、固态电池等方面加快技术创新和突破。

在动力电池应用方面,基于补贴退坡预期以及市场化需求转向,动力电池应用市场出现不同的变化,其中三元正极材料由于原料供给侧持续放量,市场供过于求,而下游对高镍三元电池量产意愿不强,导致高镍三元材料需求暂时疲软。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需求反弹,在A00级车型、电动物流车、48V微混系统、电动网约车、电动叉车等细分领域上开始出现明显需求。

为了进一步扩大电池产能的使用范围,增强盈利能力,许多企业纷纷开始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部分行业巨头在开拓包括电动自行车、船舶、储能、48V系统等其他细分市场,以及加快与外供电池的合作步伐。欣旺达副总裁梁锐表示,欧洲、中国、美国对车辆油耗提出了新的目标,混合动力在降低油耗方面技术优势明显,未来或将成为动力电池的一个重要应用方向。此外,在人工智能市场、智能穿戴产品市场、动力电池回收、梯次利用、光储充等领域,动力电池厂家也在探索新的商业发展模式。新业态的孵化也将助推动力电池厂家走出艰难时刻。

业内专家认为,未来几年,将是中国动力电池产业链上下游非常艰难的时期,整个产业链要协作配合、共渡难关,龙头企业要做大做强,二、三梯队企业要找准定位。新能源发展之路任重道远,世界各国应该密切加强交流合作,只有携手合作才能真正实现互利共赢。

(责任编辑: 李素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