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遇冷,陪驾寒颤

2019-11-04 11:03:08 中国质量新闻网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实习 郝晨曼)“今年日子真不好过……”20年驾龄的陪驾教练张师傅沉沉地叹道。“不过学员倒是幸福多了,想什么时候约车基本都约得上。去年这个时候,我一天12个小时的班排得满满当当,今年一天最多也就8小时。”胡师傅调侃中露出的无奈,恰是整个汽车行业下行“殃及池鱼”的真实写照。

车市寒潮,吹凉陪驾

1990-2017年间,我国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驾驶需求逐步放量,车流密度增加导致道路交通状况日趋复杂。很多新手司机发现,在驾校里学到的知识技能难以应付实际路况。于是,陪驾行业应运而生。与驾考培训在封闭场地、固定路段练车的模式不同,陪驾教练的任务是指导学员“实操”,通过实际行车温故交通规则,提升车辆控制技巧,尽快熟悉和适应真实的道路交通环境,做到熟练、安全驾驶。

北京、上海地区早在2003年前后就出现了专门从事汽车驾驶陪练的公司,一晃十余年过去,汽车陪练公司遍地开花。笔者以“驾驶陪练”为关键词在企查查进行检索获知,当前仅北京地区在业相关公司数量已达167家。然而长线对比得出的数字繁荣,并不能掩盖汽车行业整体下行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企查查数据显示,北京地区驾驶陪练相关企业数量已超过160家(图片来源:企查查官网)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前三个季度,国内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814.9万辆和1837.1万辆,同比下降11.4%、10.3%,降幅均超过10%。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前三季度全国汽车制造业营收5.8万亿元,同比下降4.2%,利润总额为3734.6亿元,同比降幅高达16.6%。在汽车行业主体调整的过程中,作为支线的陪驾行业怎能不受波及?

谈到行业近况,北京某陪驾学校教练孙师傅不无感慨地说:“我负责的车型是北汽电动车,一小时学费一百块左右,练车的人虽然不多但还能维持。陪练奥迪的哥们更惨,一天能出两三个小时的活就不错了。我们公司开得年头长,能算在北京最早的一批里面,有的朋友在小公司里干,连工资都发不出来。这年头,车都没人买了,怎么会有人练呢……”

乱象丛生,雪上加霜

除受汽车行业景气度波动影响外,陪驾行业自身也存在着制约其进步的重要问题:缺乏执业准则,服务水平参差不齐。陪驾行业萌芽至今已有近20年时间,但国家有关部门尚未制定相关指导规范,陪驾行业发展依然无章可循。

多数陪驾机构对练习路段的选择较为随机,缺乏计划性 摄影 郝晨曼

早年间,陪驾行业参与者鱼龙混杂,司机兼职教练、驾校分支机构、大小陪驾公司不胜枚举。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难以评定,服务内容缺乏正规设计和质量评价,甚至出现无证经营、坐地起价、报废车充当教练车等等乱象。虽然消费者口碑能在一定程度上“过滤”掉服务品质较差的陪驾企业或教练,但由于行业规范的欠缺,各种新问题仍然层出不穷。

消费者对某陪驾机构教练不合理教学、客服态度恶劣表示不满(图片来源:大众点评APP)

某企业程序员李先生谈到自己的练车经历时颇为愤慨:“我买了10节课的套餐,第一次练车教练就说我基础太差,10节课根本练不出来,后面半小时一直在推销20节的套餐,耽误好多练车时间!”“业绩压力”让陪驾教练不能把注意力完全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导致服务质量下降,客户利益受损。

为了在节约成本的同时,给消费者营造一种得到“贴心服务”的感觉,很多陪驾机构采取“上接下送”的模式“免费”接送学员。也就是说,上一学员开车去接下一学员,下一学员将上位学员送回指定地点后再开始单独练车。由于接送过程都算在学员课程时间内,一旦遇到交通拥堵,就可能浪费掉大量课时甚至是课程外的时间。某种程度上来说,“上接下送”无异于“缺斤短两”。

陪驾教练车在小区内等待学员 摄影 郝晨曼

镜头切回开篇发言的张教练。笔者在暗访过程中有幸跟随张教练体验陪驾课程,其中一个细节引起笔者关注:学员吴女士要求用自家车练习,张教练略略沉吟一下之后,从教练车上卸下副脚刹装在吴女士车上,随后掏出手机拍了照片。“以前有同事陪练自带车出过事,现在公司一律要求装副脚刹,还得拍照留证据。”张教练向笔者解释道。

诚然,目前陪驾行业浮现出的种种弊端,多数还不至于像不装副脚刹酿成事故一般严重。然而过度营销、课时缩水、教学内容缺乏计划性等问题仍广泛存在。车市寒意蔓延,陪驾行业市场环境严峻,“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会自然甄选出品质优秀的企业,陪驾机构自身“亡羊补牢”式的试错改进也会推动行业进步,但只有制定并实施科学系统的行业规范,才能积极促进陪驾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责任编辑: 李素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