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讯(张恒)近日,据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快报消息,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以下简称本田)诉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城)侵犯其两项发明专利权一案正式开庭,本田起诉长城及其经销商之一北京泊士联汽车销售中心,请求判令两被告停止侵权,请求连带赔偿损失、合理支出共计人民币2000余万元。2019年6月20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公开开庭对案件进行了审理。
图为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披露的案件相关信息(图片来源: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官网)
中国汽车界的原创与“逆向研发”之争
在中国汽车业界,原创企业与“逆向研发”的后来者之争由来已久,对簿公堂的案例也不在少数。同样是本田作为原告,早在2003年时,本田将双环告上法庭,称双环S-RV抄袭本田CR-V的外观。但“剧情”的反转却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最终,经过法院的审理认为,这两款汽车存在着明显的外观差异,双环汽车并没有构成侵权。而本田公司却涉嫌了不正当的竞争,对双环汽车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因此最终法院裁定,本田公司向双环赔偿经济损失1600万元。于是,原告变成了被告,最终赔钱了事。
无独有偶,在“剧情”极速反转之后,双环将模仿对象瞄准了更高层级的品牌——宝马。双环SCEO从外观特征到细节均高度模仿宝马X5(E53)。这就导致双环SCEO在德国销售时,被宝马起诉。2008年6月,德国慕尼黑地方法院判决称,双环汽车在德国经销商中国汽车公司销售的中国双环CEO汽车与宝马X5车型在外观上 “相似”,属于“侵权行为”。此次,原创者似乎获得了胜利,但在中国市场上,远没有如此简单。
时隔11年,中国逆向研发企业又一次迎来了不小的冲击——2019年3月,中国法院支持了路虎的请求,裁定陆风X7抄袭了路虎揽胜极光的外观设计,必须立即停止侵权,现款陆风X7停产停售。有这一原创企业胜诉的案例支撑,本田显得信心满满。
风波之后现毫末,本田起诉求何果?
此次诉讼中,本田的代表提出该公司在2007年取得两项名为“车辆的后部车门结构”和“车辆的装饰物安装结构”的发明专利权。2015年11月,本田委托代理人在长城汽车一家经销商“北京泊士联汽车销售中心”,购买了一辆黑色哈弗H6升级版长城牌汽车,该车型自2015年1月上市并销售至今。拆解对比后,认为这款哈弗H6的车辆的后部车门结构以及名称为“车辆的装饰物安装结构”,侵犯了本田的两项发明专利。
而长城则主张不侵权抗辩。认为涉案产品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没有落入涉案专利的保护范围,且原告所主张的损害赔偿数额过高。长城汽车代理律师认为,本田选择所有哈弗H6车型的销量作为计算依据不妥 ,因为本田方面仅选择H6升级版进行拆解,无法证明所有H6车型均侵权。
众所周知,车辆后车门结果和车辆装饰物安装结构属于车辆细枝末节的结构。并不会对于车辆的行驶性能、安全性等重要指标造成严重影响。同时,长城一直以来均宣称哈弗H6是自主研发的产品,不存在抄袭。同时,本田主张的2000余万元赔偿和停止侵权,则显得十分值得玩味。对于蝉联72个月国内SUV销冠的哈弗H6,2000余万的赔偿额度仅是其销售额的九牛一毛。对于长城来说,停止侵权是意味着停产哈弗H6还是对于上述两项结构设计进行相应的改进?本田的这些主张似乎均为切中其提出的“抄袭”要害。反观宣称是老师的本田,由于1.5T发动机机油增多事件、市场上竞争对手云集等因素,其SUV产品已不复当年甫一进入中国销售势态之“威猛”。反而被一众新晋对手逼得节节败退,市场渐渐边缘化。现在拿出两项细枝末节的专利起诉已销售六七年之久,并长期蝉联国内SUV销冠的哈弗H6,是否想借哈弗H6的巨大销量“蹭一波”热度?是否在中国市场恶意打压自主造车企业?是否明知其行将败诉,还为蹭热度硬撑?实在引发对此事的诸多联想。
编后记
由于此案还未进行最终判决,我们也无法从卷帙浩繁的法律文书中找到精准对应此案的法律条文。汽车资讯将对此事持续关注。模仿与被模仿的话题,在中国汽车业界已讨论多年。但仅凭抄袭,并不发创新之举,这样的车企永无核心竞争力可言。2018年,长城总销量105.36万辆,其中哈弗H6的销量超过45万辆,几近其半壁江山。如果这样一款销量与影响力均十分巨大的车型停产,对长城的影响不言而喻。这一案例,从表象看是本田为维护其专利权所做的努力,但市场的反响完全与此毫无关联。那些合资车企,某种程度上确实作为自主品牌们的借鉴对象,但自主品牌简单模仿抄袭的过程已经过去,在面对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自主车企时,那些昔日的造车大鳄们,是否也应考虑称自主车企抄袭是否恰当。